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干旱持续阻春播 “头雁”寻策破难题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河神庙乡王墓岭村“两委”干部努力破解“春播难”

去冬今春,屯留区雨雪较少,导致春播时期土地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村民们纷纷尝试各种传统办法都未能有效缓解春播难题,王墓岭村“两委”干部创新思路,改装现有播种机,顺利完成春播。

“两委”干部挑重担  群策群力议方案

面对旱情,王墓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鲁丽强带领村“两委”迅速行动起来。白天,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考察旱情;夜晚,查阅资料、搜索国内外干旱地区播种经验。村干部们积极联系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请教干旱播种技术;走访农机合作社,了解播种机改装可能性;还向老农民请教抗旱播种经验。

经过多日思考试验,鲁丽强提出改装现有播种机,实现“播种+灌溉”一体化作业。具体做法是:在大马力拖拉机后加装 2000 斤吨桶并连接播种机,实现播种同时精准浇灌。经实践验证,一桶水可满足 2 亩地播种需求,既避免水资源浪费,又能保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

然而,第一次改装试验并不顺利,水量控制成了难题。村干部们反复调整喷头角度和出水速度,下地测量土壤湿度变化,记录试验数据。经过多次改进,终于找到最佳水量和喷洒方式。当试验田里的玉米种子在播种后第四天破土发芽时,村干部和村民们激动欢呼。经过核算,改装一个吨桶加上连接装置,成本不超过 1000 元。

创新经验传乡村 惠及周边众乡亲

这一创新做法很快在王墓岭村全面推广。采用这种方法播种后的玉米发芽生根情况良好,与传统雨水充足年份的播种效果相差无几。村干部们趁热打铁,组织村民们在试验田边召开现场会,详细讲解改装技术和操作要点。他们亲自示范如何调节水量、如何掌握播种速度,确保每位村民都能掌握这项新技术。

村民们纷纷效仿,改装自家的播种机。短短几天内,村里就出现好几台“播种+灌溉”一体机,田野里重新响起了拖拉机的轰鸣声。看着一粒粒种子被精准地播入湿润的土壤,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好消息迅速传遍周边村庄。邻近的村民们听说王墓岭村解决了干旱播种的难题,纷纷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王墓岭村对此毫无保留,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详细讲解技术要点。

心系“三农”解民忧 基层创新展担当

这一创新实践充分证明,基层创新大有可为。王墓岭村“两委”班子始终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无论是暴雨冲毁村道时组织抢修,还是农产品滞销时跑市场、联系电商,亦或是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需求,他们都始终把村民冷暖放在心上。

“王墓岭村‘两委’班子脑子总有新点子,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这是村民们对村“两委”的一致评价。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上。面对大旱,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寻找解决方案;面对困难,他们不怨天尤人,积极开拓思路。这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农村干部应有的品质。村民们感慨地说:“有这样的带头人,我们心里踏实。”

如今,新苗已在王墓岭村的田野上茁壮生长,它们承载着村民的希望,也见证着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中共长治市屯留区委组织部 张晓江)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