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追光青年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新型消费模式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型消费模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首发经济、数字消费和服务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可以发挥需求牵引作用,创造市场空间,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首发经济通过新品首发等形式,提升消费者对新技术产品的接受度;数字消费借助数字技术优化消费体验,拓展消费边界;服务经济则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各种新型消费模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消费生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新型消费模式 首发经济 数字消费 服务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消费驱动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成为增加经济新供给的重要力量。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质变和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绿色可持续等特征,其发展重点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和未来产业(如量子计算、脑机接口、深海探索等)。随着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大众生活,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正在重塑消费格局。应进一步激发新型消费的潜力,推动内需市场持续扩大,促进以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还需要通过新型消费模式来培育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传统经济理论强调供给创造需求,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需求对供给的决定性作用愈发显著,经济增长的重心逐渐向需求侧转变。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直观体现,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生产力提升的关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新方向,具有更高的效能,其特点包括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产业的落地实施,不仅需要供给侧的技术突破,更要从需求侧培育市场空间。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构建新型消费模式推动这些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将直接决定新质生产力能否有效落地。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与新型消费模式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共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新消费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促使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消费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牵引作用。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的更高要求,促使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新消费还通过打造新的应用场景、促进场景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应用空间和市场动力。因此,要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消费的良性互动,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从供给侧来看,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的适配性;从需求侧来看,要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通过二者的协同共进,推动形成投资—生产—消费的高效循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型消费模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匹配的消费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市场需求,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线下消费(如首发经济)、线上消费(如数字消费)和线上线下融合(如服务经济)。这三种模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消费生态。

首发经济:线下消费的新模式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线下消费中涌现出以“首发经济”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塑了传统经济发展的逻辑,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发经济是指通过新品发布、限量发售、独家体验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并形成消费热潮的经济形态。它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将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深度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消费体验。首发经济不仅能够快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市场知名度,还能通过体验经济增强消费者对新技术产品的接受度,推动产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首发经济的兴起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为新品发布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和精准的营销手段。品牌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线上渠道提前预热,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同时在线下门店或体验中心举办首发活动,营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其次,随着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品牌得以迅速捕捉市场需求,及时推出限量版或定制化产品,精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与独特性需求。这种“稀缺性”策略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成为首发经济的核心吸引力。

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体验为中心”转变。首发经济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首发活动,品牌不仅销售产品,还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二是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首发经济强调限量发售和独家体验,要求品牌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和小批量生产的能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转变成为可能,同时也推动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三是从“单向销售”向“双向互动”转变。首发经济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单向模式,消费者不仅是产品的购买者,更是品牌传播的参与者和共创者。品牌通过首发活动收集消费者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

首发经济通过创造市场空间、加速产业知识传播、促进产业链升级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一是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接受度。首发经济通过新品首发、首店开设等形式,丰富了消费场景。同时,首发经济通过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为新兴产业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二是加速产业知识传播,推动技术普及。通过新品发布会和首展活动,企业能够向消费者展示新产业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的普及。三是促进产业链升级,优化创新生态。首发经济通过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应用,促进了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同时,通过展示创新成果,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了创新生态的优化。四是打通经济循环,形成内需增长闭环。首发经济通过“创新驱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反哺创新”的模式,重构了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协同关系。不仅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内需增长闭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数字消费:在线消费的新业态

数字消费是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消费模式,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内容消费、数字渠道与传统消费的融合等。数字消费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机理是:数字经济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主要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引领,而数字消费以平台为市场组织者,突破了消费行为的时空界限。提振数字消费,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消费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激发了线上经济的发展活力,还深刻改变了传统消费的结构和逻辑。数字消费是指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消费形态。它涵盖了数字内容、在线教育、虚拟商品、云服务、数字金融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线上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消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还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引导和产业升级等多维度的作用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数字消费推动了线上经济生态的多元化和创新。一方面,数字消费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例如,订阅制服务的普及使得消费者能够以较低成本享受持续更新的内容和服务;共享经济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闲置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数字消费促进了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例如,新零售模式通过数字技术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实现了商品、数据和服务的无缝衔接,为消费者提供了全场景的购物体验。

数字消费通过以下方式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推动新兴产业的市场化。数字消费通过提升消费者对新技术产品的接受度,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市场渗透。一方面,数字消费通过提供沉浸式体验场景,如虚拟现实购物、智能家居服务等,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新技术产品的优势。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接受度,还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数字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推动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生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此外,数字消费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拓展了消费边界。例如,直播电商、云旅游、在线教育等新业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消费的便利性,还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这些新需求反过来又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市场牵引。二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数字消费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强产业协同效应。数字平台使得企业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资源浪费,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保障。三是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产业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不仅提升了经济的整体韧性,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

服务经济: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传统经济形态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线上经济凭借其高效、便捷和跨地域的优势,与线下经济的实体场景和体验感相结合,催生了众多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例如,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同时依托线下实体店提供即时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此外,智慧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领域也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了传统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户体验。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消费端,还深入到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智能制造通过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将线上数据与线下生产设备连接,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智慧物流则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了供应链管理和配送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服务经济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支撑。服务经济是指以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形式,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旅游、文化娱乐、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其核心特征在于消费过程的体验性和个性化,强调通过提供服务来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无论是技术支持、数据服务还是物流配送、金融服务,服务经济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个性化、场景化的服务创新,进一步释放了经济增长潜力。

服务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点。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服务的供给更加精准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服务,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线上平台的普及降低了服务的交易成本,使得服务能够更广泛地覆盖不同地区和人群。例如,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了强大支持,能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拓展到偏远地区,进而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二是提升消费体验,创造新需求。借助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线上平台成功打造出沉浸式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与此同时,智能家居服务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可以促使消费者随时随地远程操控家电设备,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捷性与舒适度。此外,服务经济还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挖掘了消费增量。例如,线上教育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还通过线下实践环节增强了学习效果。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还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通过推动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服务行业能够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例如,智慧旅游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游客量身定制专属的旅游路线,并提供实时导航服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服务经济通过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推动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虚拟现实购物和云游戏等新业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还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更好地发挥新消费对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作用

首发经济、数字消费和服务经济作为新型消费模式,通过独特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首发经济通过新品发布、限量发售等方式,创造消费场景,加速产业知识传播,促进产业链升级,畅通经济循环,为新兴产业提供市场入口。数字消费依托数字技术,创造新需求,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协同效应。服务经济融合线上线下,提升消费体验,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新消费对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充分利用文化场馆等公共资源,为首发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文化场馆作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首发平台。例如,在历史文化名城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品首发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本地消费者,还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首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场地租赁补贴等支持,降低企业首发成本,鼓励更多企业参与首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加强内容把关,完善牌照管理和质量审核机制。鼓励创作者开发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数字消费内容,提升数字消费的文化品质和竞争力。此外,还应加强对数字消费内容的监管,建立健全牌照管理制度,确保数字消费平台的合法合规运营。同时,要加强对数字消费内容的质量审核,提高内容的品质和价值。例如,应加强对游戏、影视、音乐等作品的审核,杜绝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

最后,鼓励各地出台消费补贴政策,重点扶持养老、家政护理等领域。服务消费作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通过发放服务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服务消费市场。例如,在养老领域,可通过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鼓励老年人购买康复护理、老年旅游等专业养老服务;在家政护理领域,可通过发放家政服务消费券,提高居民对家政服务的消费意愿,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通过消费补贴政策,可以有效扩大服务消费规模,带动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作者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①《求是网评论员: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求是网,2024年3月7日。

②高帆:《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光明日报》,2024年3月26日。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