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党建论坛】让人才工作在AI时代乘风起航

幻灯片-党建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正以“头雁”之势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人才工作带来新的契机。要积极拥抱AI技术,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让人才工作在数智时代乘风启航、迸发活力。

以智打造招才引智新范式。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以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精准的决策支持和可靠的预测分析,驱动人才工作智能化与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强人才需求摸底,要转变以往“撒大网”“摊大饼”的引才模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靶向引才,不断增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打破人才数据信息孤岛,构建覆盖全领域、全周期的产业图谱、人才图谱,并运用智能算法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创新潜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素质进行量化评估,实现对人才的精准识别与分类,智能生成个性化招引方案,为各地、各行业广纳贤才提供有力支撑。

“以智塑优”构建精准培育新体系。人才培育如同算法的“模型训练”,既不能喂“大锅饭”,也不能揠苗助长,需精准滴灌、动态优化。要坚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的育才理念,遵循“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原则,搭建智能教育平台,根据人才学习进度动态调整课程难度和内容方向,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培育。同时,应用数字化实训系统,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复杂问题,通过人机交互训练提升实践水平并进行学习成效追踪,确保人才培育与使用有效链接。

“以智赋能”激发人尽其才新活力人才培养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孤立运作,而是“供需对接”的良性互动,把人才放到产业中实践历练,积极为人才搭建“用武之地”。破解人才错配难题,关键在于建立动态适配机制。要探索开发岗位能力模型库人岗匹配分析系统,细化分解不同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形成标准化评价体系,定期评估人才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并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通过智能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人才资源共享,促进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构建“能力+贡献+潜力”智能评价模型,既看显绩更重潜绩,为人才晋升、激励提供数据支撑,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动能。

“以智护航”营造人才发展生态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发展生态的竞争,有了好生态的滋养,人才才能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精准分析政策对人才吸引、培育、使用等环节的影响,为政策调整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才政策真正服务到人才心坎上。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人才创新成果进行快速检索、评估与保护,搭建成果转化对接平台,推动人才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快速对接,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转化,全方位营造“尊才爱才”氛围,让“金凤凰”栖有所安、创有所成、心有所归。(曹斌)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