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成败,关键在干部、关键看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党员干部应当自觉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在深学、细照、笃行上下功夫,以优良作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风照鉴人品,更考量党性。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两者是“根”与“枝”、“里”与“表”、“魂”与“形”的关系。党性强,则作风正、事业兴。锤炼坚强党性、弘扬优良作风,需要涵养“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从而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扎实展开。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修身正己、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惟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不断提高党性觉悟。提高党性修养,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方能“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党性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须将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要自觉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自觉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从而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党性强不强,既要看思想,更要见行动。“坚持党性原则,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党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只有保持慎初、慎微、慎终的清醒,时刻念好“紧箍咒”、拧紧“总开关”,持续涵养闻过则喜的态度、知过不讳的胸襟、改过不惮的气魄,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得与失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从“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的深刻转变,坚决守住思想防线、用权底线、法纪红线、家风界线。强党性、转作风,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发展、造福人民。要坚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自觉把远大理想信念转化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主动投身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急难险重的第一线、重大斗争的最前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推动产业蝶变向“新”而进、项目建设向“高”而攀、民生福祉向“实”而行,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
党性内化于心,作风外化于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严起,时时处处以党性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激扬新风正气、引领社会风气,更好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正能量。(作者:田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