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学史明理 > 正文

活用革命文物 提升育人实效

作者:赵小兰(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梦园(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在思政课教学中用好用活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课题。要在资源转化、内容对接、外部保障等方面深入探究,切实发挥革命文物的立德树人价值。

将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

2021年7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推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首要任务是将革命文物这一以物为本的收集整理展示类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资源,挖掘、运用好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让革命文物成为培育学生历史观的重要物证。从南湖红船到渡江第一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全国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无声讲述着“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文物是史实的记录者和承载者,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武器,是引导新时代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物证。

让革命文物成为赓续伟大革命精神的鲜活载体。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铭刻着红色记忆,蕴藏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是中国共产党精神风骨和伟大品格的鲜活载体,为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丰厚滋养。

善用革命文物主人们的故事讲道理。革命文物镌刻着无数先烈奋斗救国的痕迹,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用革命文物主人们的红色故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其强大的价值引领和凝聚功能,使其成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资源宝库。

做好革命文物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对接

国家文物局将革命文物的范畴界定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为主线,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贡献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一条主线”“两个见证”的历史文化内涵为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可能性。如何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关键是要做好革命文物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对接。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深化相关理论研究。革命文物研究者与思政课教学研究者加强合作交流,开展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的专项课题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提供学理支撑。各地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鼓励和支持高校师生深化对本地区、本校革命文物资源的梳理、研究与阐释,推出有特色、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精准把握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的切入点。巧用革命文物做“线索”,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按照见物、见人、见精神的逻辑,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层层推进,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善用革命文物做“载体”,传递思政课教学内容,例如用红色家书呈现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用“半条被子”呈现我党我军践行初心、服务人民的精神内涵。

创新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要让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更加生动化、立体化、科技化,可以把革命老战士请到课堂上,用其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革命文物纪念馆、红色研学基地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环境中学习,实现知、情、意、行多层次的共鸣;可以借力新媒体、新技术,让革命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吸引更多学生主动观文物、学历史、悟精神。

完善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支撑

革命文物历史文化价值独特,保护管理要求特殊。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革命文物进行开发、保护和应用,将其低成本、高成效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亟须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革命文物资源共享。

搭建合作平台。建立革命文物研究保护部门、党史研究部门等与学校共同参与、联动发力的平台,充分发挥文物系统、教育系统在资源、人才、研究等各方面的优势,推动革命场馆与高校共同开展革命文物研究,为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充分的平台资源支撑。

培养人才队伍。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革命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知识,主动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结合实践编写一批教材指南,打造一批优质案例和视频资源。同时,按照“大思政课”的建设要求,多元主体共建共享,邀请革命文物研究者、革命文物纪念馆讲解员等到思政课堂担任“特聘教师”,深化学生对革命文物的了解,强化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建立革命文物数字化资源库,让革命文物灵活便捷、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全国各地的思政课堂上,使思政课言之有“物”,实现从“理论灌输”到“有理有据”,从“有限时空”到“无限时空”的创造性转变,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引领力。同时,搭建革命场馆云展厅、革命文献资源数据库、数字化宣传平台等,策划推出革命文物系列短视频,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最大化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西柏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22VSZ11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