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将“思政小课堂”演变为“实践大课堂”

大思政课(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学生在“大思政课”中有无限可能,他们是“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参与者,是“大思政课”教学新样态的主体。近年来,东南大学通过搭建“大学生讲思政”平台,努力让学生成为“大思政课”的讲述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努力让学生在“大思政课”中用信仰之力、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学生是“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思政”观启示我们,学生不只是课堂教学的聆听者、受教者,而应该成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所谓“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对多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因素通过特定的活动或联系机制所形成的合力体系的整体形态描述。显然,学生的特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东南大学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的大学生讲解团,为全校师生提供党史教育资源虚拟仿真体验及讲解服务。目前累计为全校近千名师生提供了讲解服务,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参与者。

图片1

学生是“大思政课”教学新样态的主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相统一”。比如,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中,将“大学生讲思政”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教书”的单线课堂向“育人”的立体课堂转化。目前,东南大学的“大学生讲思政”平台,已经完成“教材创新讲述”“典籍里的党史”“我心目中的思政课”等若干个系列的教学案例集。一方面,在案例创作中,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下、虚拟与现实紧密结合,完成了一次直抵心灵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当这些案例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相关课堂中时,同学们在惊喜和赞叹之余,也对思政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大学生讲思政”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校外实践、仿真体验、阅读文献、现场演绎等多种形式,将“思政小课堂”演变为“实践大课堂”,将思政教育演变为主观对客观、思想对物质、认识对行为、理论对实际活动发生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实践的,这个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也是以信仰之力、理想之光点亮奋进之路的过程。(作者: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李昕)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