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共同富裕】因地制宜推动西部乡村产业兴旺

1664244130323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绘

产业兴旺是保农民就业,促农民增收,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今后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推动西部乡村产业兴旺关键在于处理好农村产业发展和保障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依靠自身资源整合,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竞争实力,撬动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未来,西部乡村要注重乡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的跃进,发挥有效投资对西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及时果断实施乡村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不贻误时机,又不搞“大水漫灌”,做到提质有方,落地有序。

打造良好经济生态,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产业兴旺”不能仅仅局限在西部农村地区,西部还需依据自身资源要素禀赋合理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未来,要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外和经济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资源和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更多地流向西部城市和乡村。通过打造良好的西部乡村、县域、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经济生态,完善城镇、县乡村产业服务功能,满足城市群体对高品质田园生态生活的诉求和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城镇乡村产业之间协同发展、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西部的大好自然风光、山水田园美景以及丰富的资源物产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通过真抓实干,将西部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用好用足闲置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西部乡村产业兴旺需要政府引导全社会力量集中资源和资金投入。财政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需要更优化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来激发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因此,可鼓励担当有为、主动作为的地方政府,将西部农村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合理利用起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聚焦村集体带动效应,推动形成“村集体联合+农户+企业”的利益共享格局,引导建立富民、强村、兴业的支农政策体系,为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双增收注入强大动力。

科学合理研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西部不同区域差异化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地理禀赋、资源环境等内外部条件,决定了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加大对县域乡村产业定位的科学合理研判。在做到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守住耕地和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具体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既要兼顾“效率”,又要考虑所在地区的现实“条件”,做到自身准确定位,才能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有更加清晰的把握。

打造区域重点产业,树立乡村产品品牌。西部乡村要在产业规模化、竞争力上下功夫,以产区作为一个整体打造区域范围内某一个或两个产业,引入社会资本持续有序投入,使产业不断壮大,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农村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根本途径,核心是要在带动农户参与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百姓认可的产品品牌。

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凝心聚力迈向共富。补足西部乡村公共服务的短板,用好财政资金,改善乡村教育,建立切实有用的就业培训机制,推广技能技术指导,提升乡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的机会。这需要在综合和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化,县乡村一体化、均等化、数字化的总体思路下推进。以创建县乡村服务一体化示范县为落脚点,建立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长效机制;统筹城乡“新基建”,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利用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夯实乡村振兴的公共服务基础。

西部地区有大量重点生态功能区,这就决定了西部乡村产业发展需要走一条高质量、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统筹考虑发展与保护,对辖区内乡村产业发展空间进行统一协调布局,为西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