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1664244130323

作者: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 邹新月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新征程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切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从物质生活、精神文化、法治建设、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来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切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从物质生活层面理解,共同富裕的首要内涵是实现物质生活层面的富裕。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逐步解决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等问题。因此,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急难愁盼问题。例如,在试点社区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就是从共同富裕可及性角度具体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总之,只有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是从精神文化层面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三是从法治建设层面理解,促进共同富裕需要规范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体系,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法治建设既是共同富裕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支撑。筑牢共同富裕制度保障之基,一方面要从激励创新创造角度出发,鼓励劳动者创造财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另一方面要从规范市场运行的角度出发,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从国家安全层面理解,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为此,一方面在谋划共同富裕蓝图的过程中要把握大局、总揽全局、应对变局,敢于面对各种重大困难考验,战胜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另一方面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研判,统筹谋划,保持定力,有力应对,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筑牢共同富裕基石。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