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共同富裕】扎实推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1664244130323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颜晓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〇三五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其中就包括人民精神生活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没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定是不完整的,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继续和深化,但又有着新的视角、标准和要求,需要在新征程中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必然要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建设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物质生活富裕就有了坚实保证,就能为精神文明高度发展提供物质文明基础,为精神生活富裕创造更好条件。“精神立则民族立,精神强则国家强。”建设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精神生活富裕就有了丰厚资源,就能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文明动力,为物质生活富裕注入精神灵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支持,是最有利于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上升的。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要创造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能创造物的全面丰富,就能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物的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用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能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培育生产、劳动、创造、享用主体。这就形成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环。

完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制度。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仅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而且要有各方面的制度保障。最根本的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权利。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权益,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就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影响和阻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这就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造就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制度环境。需要指出的是,追求共同富裕,还要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要创造和形成相应的条件。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就能够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