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学史明理 > 正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新发展

作者:刘 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成长壮大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教育、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也是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国共产党秉持大学习观,在学习过程、目的、内容、方法、成效等方面,都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新境界,呈现出新时代党的学习观的新内涵和新变化。

从“两个大局”高度提升学习的战略地位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进的成功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阐述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倡导重新学习、善于学习。历史揭示了一条真理: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学习,并把学到的科学理论与先进知识用于中国的实际,不断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新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分清社会矛盾,指明前进方向,赶上时代脚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如果不提高知识素养,就难以增强领导本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将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

第二,加强学习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以学习型政党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学习型社会成就学习型大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行动价值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第三,加强学习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要求。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全党的大学习,没有干部的大培训,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仍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使命任务更加艰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学习的任务永无止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四个伟大”实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四,加强学习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兼具家国情怀和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外交场合,阐释和践行中国的世界发展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文明复兴,就必须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坚持“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虚心学习世界各国文明中有益的方面等,使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一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经常性集体学习制度。最高领导层率先垂范,统领全党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党的十六大以后,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和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形成集中学习的制度,内容涵盖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延续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更加注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注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前沿问题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举行了43次集体学习,重点内容涵盖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全球治理格局和体制、精准扶贫、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等重大部署。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了41次集体学习,重点内容包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部署。这些课题站在时代前沿、事关复兴全局、引领世界方向,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是新时代党的学习内容的显著标识。

二是健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抓“关键少数”向全党延伸,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使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党史学习教育的阶段性、延续性、常态化,是新时代学习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学习史上的重大创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要求。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是推进干部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后,党中央都会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或研讨班,这是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干部学习教育的经常性制度。2022年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

四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持续发力,并与常态化教育有效衔接,有力促进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为我们党统揽“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有力动员。

建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新时代学习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学习的显著标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飞跃成果,学懂弄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从矛盾分析中把握规律,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力量。

学习“四史”是新时代学习的鲜明主线。在总结历史中开辟未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自觉、使命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探察人类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党中央要求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点,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联系新时代“四个伟大”实践,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学习和弘扬中华文明是新时代学习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和魂。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精华,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国考古新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研究院并发表谈话等,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从学习的主要内容上说,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四史”,学习中华文明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学习方法

一是坚持提高综合素质和践行初心使命相统一。倡导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使命具有契合性。施展修齐治平的抱负,以学习为首要驱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学习为基础本领。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人的修养》就是典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品德修养同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二是坚持知信行和学思用相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把信仰贯穿理论学习全过程,把思考纳入学习实践全链条,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特别是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而信、学而行,学而思、学而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结合党性锻炼和职责使命,学深悟透,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把理论的坚定性、信仰的坚定性、政治的坚定性和行动的坚定性统一起来。

三是坚持红专博约和融会贯通相统一。坚持又专又红、又精又博,是加强学习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自觉运用辩证法指导学习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既注重基础常识,也注重专业技能;既注重理论学习,也注重业务能力;既注重“博观而约取”,也注重“厚积而薄发”;既注重全面系统的探索,也注重掌握学习重点;既注重培养通才,也注重善用专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和同事学又要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之才。”

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相统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国维谈治学的三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有这三重境界。终身学习,是安身立命、立德立言立功的主题,也是为党为国为民的基础。领导干部要懂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的道理,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在好学乐学中实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是坚持学习制度化和方式方法创新相统一。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也总结出一系列的党史学习机制。如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推动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党史;坚持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必修课;开展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等,组织宣讲团开展专题宣讲;加强学校思政课,推动中共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学习媒介也从学校教材体系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变。学习强国等平台上线,使“互联网+学习”成为社会显性特征,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全时段的学习模式成为时代潮流。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