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的二十大专题报道 > 正文

【治理论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

编者按:第八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人民论坛创刊30周年庆拟于12月上旬召开。本届活动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论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讨。今天,人民论坛网推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绍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虎学三位专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的深入解读,一起来看。

年会文章配图

【解读嘉宾】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绍东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虎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积淀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丰富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积淀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丰富资源。新时代十年自强自信、守正创新的创造性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活了中国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精神,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党和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对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充分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充满信心。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根基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绍东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合,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根基。

做好“两个结合”大文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虎学指出,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展开论述,指明了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一个现实路径。两个结合一经提出,便成为了热点话题,“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突出了文化的维度。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进一步激活了我们五千多年文化这“一池活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而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反过来也会深层滋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注意到用了十个“古语”,比如“民为邦本”“天下为公”等,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在未来也是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年会专题1920-715

【第八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人民论坛创刊30周年庆专题,欢迎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