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共同富裕】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共同富裕

1664244130323

作者: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晓康;西北大学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单位助理研究员 陈泽鹏;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刁心怡

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价值。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走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道路是新时代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三共”治理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建构了行动框架。

中国化与时代化: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选择

共建共治共享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引下作出的中国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牢固的共同体意识,也回应了后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治理需求。

中国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逻辑

二十世纪末,治理理论在西方社会兴起,成为回应时代变革的强势政治理论话语,其核心在于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消除政府单一管控模式导致的治理失败提供了应对方案。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思想充分吸收了西方治理理论追求的合作、参与、互动等治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共建共治共享”一方面体现出西方治理理论在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应用,协同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网络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均为我国的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治理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全面领导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联系是把我国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

时代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现实逻辑

共建共治共享的提出有着鲜明的现实性特征。当前,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向纵深发展,公众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新特点。公众需求的复杂性超越了单一治理主体的能力范畴,需要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专业优势和协同优势,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外,从社会群体层面来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强,原有的熟人社会被大幅消解,形塑了个体化、原子化的生活状态,“共建共治共享”则扮演了黏合剂的作用,来克服社会的碎片化状态。

迈向共同富裕: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道路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的重要任务。“共建共治共享”统一于“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倡共同建设、共同治理、成果共享,其最终的诉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由此,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继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国之治。

聚焦共建

一是加强党委领导,围绕“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主线,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治理不同阶段的主导和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协调部署,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撑和组织保障。二是健全政府负责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省、市、区县、镇街四级联动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理顺和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治理的职权与责任边界,优化政府部门组织结构,有机统合治理资源,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三是积极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等组织资源,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政府公共资源、社会开放资源等阵地资源。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发挥群团组织纽带作用,调动企事业单位积极性,培育扩大社会力量,进而建构政社互动、社企互融、政企互连的协同共建机制。

聚力共治

一方面,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创新民意收集、协商、反馈形式,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辟社情民意网络征集渠道,倡议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广泛征求群众建议,了解民意,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积极完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拟定城乡社区协商事项目录。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推广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软法治理”经验,既发挥硬法的基础性、框架性调整功能,也发挥软法的延伸性、辅助性规范作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利益群体及诉求多元复杂化,更需要打造平台、畅通渠道,聚集全体人民智慧力量,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群众自治三者良性互动。

聚合共享

一方面,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落脚于人民的现实需求与利益诉求,根据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城乡之间资源和服务差距,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安全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另一方面,要让治理主体共享信息资源成果。步入数字治理时代,应打通信息壁垒,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将网格化数据信息与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次采集、共享共用,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注:本文系2021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点智库研究项目“数字赋能政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ZD1048)、2021年度陕西省社科类基本民生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重大项目“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HZ0951)的成果】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