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共同富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共同富裕文章配图(1)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项继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也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以及能否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性和实践性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在于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在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县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当前我国的县依然是组织功能比较完善的一级地方政府,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是县域的主体。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在县域,5亿农村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县域内的乡村地区。县域不仅是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不仅是区域城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国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础。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或“均贫富”,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以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以共享的社会财富和成果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没有城乡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发展,就无法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生产要素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所必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高效利用是高效率高质量物质文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让城乡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合理配置成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必须切实解决的制度性和基础性的问题。

为了促进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2020年5月11日),大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调“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及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是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改革,也是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由之路,是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全域要素资源在物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并在发展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各县必须立足本县实际,构建和完善全域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高效合理配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全域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