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共同富裕】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最最新的共同富裕文章配图

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是以城与乡的良性互动实现互融互促,从而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揭示了我国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与不充分重点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持续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勾画了时间表、路线图,对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新发展阶段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提高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城乡共建共享,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围绕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和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在强化水电、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使其不断与城镇对接。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层级分明、多规合一的科学规划体系,以县城为中心,统筹规划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向规模较大中心镇和周边农村延伸,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基于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原则,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逐步建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其次,优化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通过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等措施,打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堵点,实现城乡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开放共享。特别要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的动态监测,根据其需要制定并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不留缺口。最后,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如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和养老助残服务设施等。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合理竞争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要关注农民物质层面的需求,也要关注农民精神层面的需求。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严格把握精神文化活动的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另一方面,树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理念,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为抓手,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支持农民组织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体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城乡居民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风貌。同时,推动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更好发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人民论坛网 曲统昱 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