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守正创新的新时代经济改革观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谈之九

1614320642378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俊伟

编者按: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为了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和宣传,人民论坛网将连续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俊伟研究员撰写的系列解读文章,从多个侧面解读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今天,我们推出第九篇——《守正创新的新时代经济改革观》。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经济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深水区,市场化的发展导致利益诉求多元化,达成改革共识的难度明显增加,围绕“中国模式”、“改革向何处去”等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下谋划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改革措施频繁推出,改革步伐蹄疾步稳,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回顾走过的路,新时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如下鲜明特点:

一、聚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经济改革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就在于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针对社会上有关改革方向的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失误。改革的方向和道路问题反映到经济改革领域,集中表现在对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上。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径选择上,要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方面,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通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合理规定,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调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

针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习近平总书记也旗帜鲜明地指出: “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总书记把改革目光投到了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上,他明确指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下谋划经济改革

邓小平同志1992年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顺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此之前,人们常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论证改革,强调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释放了增长潜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发展起来后又带来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对改革提出新要求并由此推动着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在上述的改革逻辑中,经济改革毫无疑问处于中心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经济改革自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即便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仍然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三、以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创新引领经济改革走向深入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后,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具体如: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等。并且,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上述问题相互交织、甚至互为因果,解决起来难度明显加大。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概括,用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引领各项经济改革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定位由“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决定性作用”,是我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上述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厘清了政企关系,明确了政府和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定位,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开了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努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等。随着各项经济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四、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深化经济改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决定了经济改革必然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经济发展扫清制度性障碍;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制度转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判断,推动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相关体制机制,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具体如:提出“新常态”的论断,开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方,通过改革办法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提出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绿色中国”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调发展;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大循环、防范重大风险;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等等。

五、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要“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具体到经济改革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而且强调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蛋糕’分好”,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既是经济改革的前提,又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成功推进改革的政治保证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整体改革事业的一部分,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其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如:依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后改为中央财经委员会),系统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经济领域改革的领导和协调;明确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重大宏观经济政策由党中央讨论决定;建立、完善述职制度,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党组就贯彻中央决策(包括重大经济决策)等事项向党中央(同级党委)述职等。在企业层面上,明确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和落实党的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等等。

从改革推进的角度看,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还涉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仅带来了经济体制的变革,还带来了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和党的建设的变革。上述变革不仅意味着活力的释放,也意味着利益关系的调整,意味着冲突和风险。因此,即便审慎决策、科学设计、精心实施,改革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冲突、摩擦。但正是凭借着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战胜了风险和挑战,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面对众说纷纭的改革主张,要想把准改革脉搏、开好改革药方,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离开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如此,在确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提出全面改革方案之后,要想平衡好各种重大关系、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离开了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七、发扬斗争精神,矢志不渝推进改革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创造出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但从构建相对成熟、相对成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角度去衡量,我国的改革进程还尚未完成。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总书记号召全党:“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面对新的使命和任务,全党同志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发扬斗争精神,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为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谈

经济大家谈 |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

经济大家谈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大家谈 |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大家谈 |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战略

经济大家谈 |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经济大家谈 | 从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