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从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谈之八

经济大家谈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俊伟

编者按: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为了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和宣传,人民论坛网将连续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俊伟研究员撰写的系列解读文章,从多个侧面解读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今天,我们推出第八篇——《从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动打开国门,积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特别是加入WTO,使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深度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即便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仍然语重心长地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注意防范出现“只讲前半句,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的认识误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曲折前行、世界经济迟迟难以摆脱“次贷危机”之际,中国还积极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推动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

“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的贸易环境。一方面,西方国家“黄金增长期”结束,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直接导致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增长放缓;而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引来发达国家的警惕,他们开始调整战略,以知识产权保护、反补贴等政策工具为抓手,防范和打压中国企业的成长;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呈快速上升态势;而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则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试图部分取代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这些给中国的对外经济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2013年4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近年来,有关部门从多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转变外贸发展模式,建设贸易强国。面对传统出口市场的持续低迷,积极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挖掘东盟、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多渠道增加出口。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挖掘新的贸易领域。同时,通过降低关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通关便利化,通过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方式,扩大对国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切实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二是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大幅开放国内市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推动达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最早由东盟发起,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覆盖了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在推进自贸区谈判的同时,中国还推动实施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外商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伴随着中国在银行、证券、保险、汽车等领域大幅放开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中国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越来越短。

二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以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起点,我国自由贸易区试验快速推进。目前,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分布范围涵盖沿海发达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以及西部边陲省份。在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国家鼓励大胆试、大胆闯,鼓励探索建立高标准市场规则、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并及时把自贸区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外,国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持续加强产权保护,持续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外商直接投资创造良好外部条件。数据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三是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工业化步入后期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发展遭遇市场瓶颈,主导产业快速转换。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希望通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实现更大的发展。而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企业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也使海外投资成为了可能。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688.1亿美元增长到1961.5亿美元。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发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称“一带一路”倡议)。自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领,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与沿线国家、国际组织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了区域大合作的局面。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完成总体布局的“大写意”,步入到了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同绘制好“工笔画”的新阶段。今后,将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将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将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注意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使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将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

为复苏世界经济开出“中国药方”

“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更加突出,一些国家迟迟难以完全摆脱危机。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政策主张,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这是中国为世界经济开出的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2017年1月1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就此再次做了系统阐释: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2018年,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五点主张,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五点主张分别是:坚持开放导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2019年,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号召世界各国“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2020年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向全世界发出呼吁:“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坚持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普惠包容。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

——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维护多边经济秩序,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

“次贷危机”使收入差距拉大、劳资矛盾加剧等社会矛盾凸显出来,孤立主义、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部分国家“退群”、“退圈”动作不断。

面对不断高涨的“逆全球化”,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正确的态度不是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他还把世界经济比喻成大海,形象地解释道:“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而在此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就已经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也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

在“逆全球化”背后隐藏着的,是大国围绕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争夺。“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大程度上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呼声不断高涨。而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为了确保自身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则以“公平贸易”为幌子,大行“保护主义”之实。面对这股逆流,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让各国人民痛定思痛,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虽然这个框架并不完美,却是人类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要想公平有效,必须跟上时代。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革过程应该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遇到分歧应该通过协商解决,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强加于人。”“国与国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通过协商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更进一步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联合国应该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

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为例。在“次贷危机”后,由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遭遇到了严峻挑战,推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迫在眉睫。2018年11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立场文件》,阐明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中国认为,世贸组织改革应坚持如下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世贸组织改革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非歧视和开放是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二是世贸组织改革应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三是世贸组织改革应遵循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中国还就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出五点主张。分别为: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渠道地位;应优先处理危及世贸组织生存的关键问题;应解决贸易规则的公平问题并回应时代需要;应保证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应尊重成员各自的发展模式。基于上述原则和立场,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就一系列热点问题全面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

类似的,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议题上,《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上明确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为维护国际多边主义、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中国贡献,凸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谈

经济大家谈 |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

经济大家谈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大家谈 |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大家谈 |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战略

经济大家谈 |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大家谈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