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邰鹏峰,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廖维晓,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建设网络云课堂,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联合举办同上“思政大课”活动。建设网络云课堂是新时代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建设形质兼美的网络云课堂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坚持需求导向,打造内容精彩的云课堂
正确认识和科学运用云课堂,为云课堂建设持续注入活力。网络云课堂既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学生学习平台,也是联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重要纽带,更是汇聚各种教学资源、贴合教学实际、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大课堂,具有权威、前沿、原创、高端等特点。思政课教师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工作,有效突破了传统授课时空的局限性,充分实现学生更加广泛的接受知识,更加自如的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自行调整学习时间、反复学习授课内容,对于确保青年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突出云课堂平台内容创新性需求,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是针对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录制思政亮点元素微课库,同时深度聚焦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答疑释惑,推动学生自主完成深度学习。二是通过课程设计,安排青年学生搜集整理数据资料,培养青年学生搜集、加工和分析能力的同时,丰富云课堂教学内容。三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主动整合云课堂平台内部资源,打破思政数据资源分割、实现思政数据资源共享、促进思政数据资源公开和流通,深度挖掘思政数据资源利用价值,从而实现思政云课堂资源的整合优化。
突出内容建设的开放性需求,形成相对丰富的资源平台。着力围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对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汇聚国内一流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与党政部门、权威媒体协力深化平台建设,丰富思政课程、专题学习、爱党爱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形成贴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体系,协助师生完成课前备课与预习、课中案例分析与互动、课后复习与研究。内容建设贯穿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聚力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完成铸魂育人的新时代伟大工程。
坚持创新导向,打造形式多样的云课堂
教学流程的创新是云课堂的微创新。教师授课为主、平台资源为辅仍然是大部分云课堂教学的运行模式。学生在课前随时随地通过云课堂观看视频,学习新知识,完成基础习题,平台将题目测试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反馈数据及时组织备课内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解答疑惑。最后,教师通过平台布置线上作业,以课后习题形式进行查漏补缺。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适当增减课堂上答疑解惑的时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师生互动日益成为云课堂教学的重要创新点。云课堂的虚拟性弱化了整个授课过程的仪式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授课开始前与结束后,学生们往往会集体起立,通过鞠躬、致敬、语言表达等方式,与授课教师互动,从而呈现出一堂课的仪式感。在云课堂线上教学时,一方面传统的授课前后的仪式感逐渐式微,另一方面,运用网络互动语言,互相发送虚拟的鲜花和掌声等符号,逐渐成为新型授课互动模式。随着云课堂教学实践的发展以及网络互动语言与符号的持续创新,师生互动形式日益新颖而为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
跨越时空、沉浸式体验教学正在成为云课堂教学的创新前沿。这主要包括跨区域实时连线同上一堂课、运用VR技术开展沉浸式情景授课等。纵向跨部门协同组织思政大课,比如组织大中小学生实时同上一堂抗疫思政课;横向跨区域跨院校组织思政大课,如组织同城院校的大学生实时同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专题课。学生在云课堂教室内,只要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叠加相关场景,可以轻轻松松实现实践教学,完全代替传统的老师口述加粉笔板书的方式。
坚持效果导向,打造成效显著的云课堂
网络云课堂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成效。围绕云课堂建设成效,致力于如何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全面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是当前最重要的建设任务。网络云课堂教学的实施,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在通过云平台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要及时跟进并观察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言行、情感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优化云课堂的运行程序,更精确的实现思政课程内容的传递与互动,更迅速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要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体验,丰富课堂教学的形态。在课前备课方面,着力备资源、备学生、备学情,云课堂以高质量的资源推送帮助教师有效完成备课,以科学的数据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精确讲解。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网络云课堂把教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实现去讲台化的无障碍交流互动,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授课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科学设计授课环节、及时更新互动形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形成良性循环。
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云课堂教学的氛围是和谐温馨的,是在快乐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必将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发展,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显现。一方面,网络云课堂会有效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行为主体作用,推动学生变为积极的“发言者”与“探究者”,形成“敢于说、善于言、乐于实践、积极发现”的氛围与状态。另一方面,网络云课堂教学实现了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打破时空壁垒的同时,形成了生机化、活力型的课堂,大大增强了课堂的体验感,并最终实现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坚持支持导向,打造保障有力的云课堂
一是加大对网络云课堂教学的培训力度。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提升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网络云课堂的授课能力。培训主题聚焦于思政课教师的困惑、疑问与思考,线下线上相结合,着力节省思政课教师的时间,最大程度保证思政课教师的参训率。培训的同时要加强研讨,通过研讨实现集思广益,更直观的掌握网络云课堂的功能,更快速的实现向同行和专家学习,更有效的推进网络云课堂的教学改革与自主创新,更充分的发挥网络云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是加快推进网络课堂的标准化建设。在课程设置与安排方面,借鉴其他学科与专业授课,充分考虑思政课的特殊性,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标准和要求的网络云课堂建设方案;在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储备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网络云课堂建设能力、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够确保高质量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的精英队伍;在思政课评估方面,围绕网络云课堂的建设目标,适当关联授课教师的绩效评估,在具体操作中体现为通过课前学情分析与评估,精准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三是加强对网络云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建设。在评价要求方面,构建教师自评、学校和学生共同参评的评价机制,以机制推进思政课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以机制改善网络云课堂发展现状、提高网络云课堂教学水平;在评价方法方面,努力做到要素评价与等级评价、常规化评价与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聚焦网络云课堂的教学质量,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实现全方位、立体、多元的评价,确保评价的可信度与效度;在评价内容方面,侧重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思政课教师是否带领学生完成质疑、讨论、探究等流程,是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逻辑进路”(20FKSB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