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调查研究 > 人民呼声 > 正文

人民呼声 | 乡村产业振兴切莫忽视粮食生产

人民呼声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这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预见性的重大问题,值得在乡村振兴中高度重视,提前做好打算。

在乡村走访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哪个村哪块地以前种玉米不赚钱,转而发展蔬菜果木,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错误认识:调整产业结构,就是压缩粮食搞经济作物,这才是本事和成绩。如今看来,有必要对这样的认识误区进行澄清:一片地如果被划为基本农田,则应当主要种植粮食等农产品;如果不是基本农田,也要防止过度非农化倾向。

毋庸置疑,这些年来经济作物的发展,一方面丰富了居民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让大家吃得更好、更丰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但凡事有个度,要守好粮食生产安全的“红线”,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从国家政策调控看,调整纠偏、正本清源就是必要和必然的,这些政策一落地,就可能影响到基层工作和现实利益。因此,提前打好“预防针”,在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上合规、精准,才能避免陷入被动。比如有的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搞农业综合体,但动辄占地广阔,有花有草就没粮食,土地利用极为低效。还有在资本下乡发展现代农业中,土地流转归大堆、垒大户后,有的经营者却在耕地上盖大棚、建光伏发电站,对耕地造成破坏和污染。凡此种种,都是粮食生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的表现,甚至是政绩观出现偏差,打政策“擦边球”。

调查中也发现,土地“非粮化”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种粮食成本高、不赚钱。有群众反映:把地租出去种香蕉蔬菜,一亩租金几千块,加之农民务工收入,比自己辛辛苦苦种粮食要多好几倍!另外,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只靠留守农村的妇女和老人种粮食不牢靠。

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委政府有责任“螺蛳壳里做道场”,实现粮袋子和钱袋子的平衡;主管部门也应担起职责,疏堵结合做好规范管理。一些地方探索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有的地方政府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到具体地块,并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控,如果区域内出现疑似问题,乡镇需要及时调查;有的地方推出政策让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而且补到真正种粮的农民手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但经济效益也并非是衡量振兴的唯一指标,乡村承担着社会稳定、生态环保、文化守护、粮食安全等多重功能。这也需要我们在评价振兴成果时,避免“唯经济论”,为乡村粮食生产创造宽松的政策考核环境。(作者:施春霞)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粮食生产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