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7.43亿,新闻客户端、社交工具、媒介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服务的主渠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信息传播,算法作为主要驱动力,深度嵌入到信息生产、分发、反馈的各个环节,开启了以精准性为主要特征的智媒场域。面对这样的新环境,理论传播需要积极认知新形态、把握新趋势、拓展新视野,增强在智媒场域中的穿透力与精准度。
利用算法引导主流价值需求。用户中心性是互联网的鲜明特征,理论传播首先要知晓用户识别需求。大数据算法能够追踪用户数字轨迹、扫描用户社交关系、挖掘用户个性信息,分析民众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盲点、堵点与痛点,识别特定阶段对理论需求的侧重点,并用可视化形式勾勒民众需求图谱,进而指导理论传播的选题策划、作品设计和内容生产。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引导民众对主流价值内容的需求。探索将价值观倾向、内容品质等指标嵌入到算法的设计结构中,以此来规训算法系统,扩充优质资源的“推荐池”,提升主流叙事的推送频度,引导民众提升信息需求的品质。理论传播还要培育算法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基因。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号”用党媒算法来规制推送内容,可依循此路径探索构建主流价值观算法模型,增强优质资源供给能力,拓展用户信息接触范围,提升用户媒介素养。
再造覆盖全网的“中心化”传播节点。社交媒介解构了传统的“中心化”权力格局,“李子柒”“拉面哥”等彰显了“去中心化”的能力,但同时多元化表达带来信息超载、内容混乱、价值无序问题。一些主流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带着“品质”的标签崛起为“再中心化”的中坚力量,理论传播要抓住“再中心化”格局追求品质的重要机遇。首先,提升“又红又专”资源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能力。党校、社科院、宣讲团等专家资源是真懂、真信、真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力量,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提高其运用网络新媒体的能力,探索与主流媒体、媒介平台的合作机制,使其在网络空间敢发声、会发声。其次,聚合自媒体领域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力量。在海南自贸区设立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客户端转发优质内容生产者“所长林超”的视频,获得舆论的广泛赞誉。自媒体因其轻松活泼的风格、非官方的宣教形象更易获得网民认可,鼓励和扶持自媒体领域的优质账号和平台,并将其充实到理论传播队伍中,构建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理论传播分节点。再次,形成覆盖全网的理论传播员队伍。发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老师、优秀大学生干部等群体力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会贯通于网络互动交流中、转发评论点赞中,形成理论传播在网络空间中的“星星之火”,点亮触达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