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农业安全的现实需求

两会国是厅文中配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新发展阶段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是在农业农村,尤其是在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依然严峻的形势下,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凸显,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偏低的状况依然是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只有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好“三农”基础,稳住农业基本盘;只有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下决心解决在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补齐育种技术、产业布局、农产品质量标准、数字农业等方面的短板,尽早改变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的状况,农业安全才有保障。

科技创新是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抓手

农业安全的核心是粮食安全。我们“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种源保护和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以种子安全保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进一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严防死守耕地面积红线,以耕地安全保粮食安全。因此,种子安全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只有实现种质资源自给和耕地面积托底,才能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丰富农产品供给。

应该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因此要确立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农业农村领域就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大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尤其是面对人均耕地资源少、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水平低、种粮比较效益较低的基本国情,只有实施科技创新、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科技创新是保障农业产业安全的强大助力

农业产业安全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是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由资源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是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农业产业结构上看,要推进农林牧副渔结构优化和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价值延伸,实现农业产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整体协调和循环再生,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均衡发展和绿色发展。从农业产业内容上看,随着农业新功能和新价值不断挖掘,要拓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游学、生态教育等新的功能型农业形态,扩大农业产业的参与性、观光性、娱乐性、文化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看,要加强农村特色产业技术攻关,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全产业链、价值链谋求农业效益提升,推动品种培优、加快品质提升、加速品牌打造、加强标准化生产,形成供给更加充分、品质更加优良、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业产业供给体系,是解决部分农副产品结构性短缺或过剩的根本办法,是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显然,农业科技创新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有力驱动。

科技创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安全的根本,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提升。因此,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以现代科技创新为支撑,运用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实现农业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让优质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监管等领域,在生产方式上要坚持创新驱动,走绿色、共享、可持续的生态发展道路;在经营模式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合作经营、发展集约经营、推进规模经营;在生产技术上,深度融合生物、环保、监测、大数据等技术成果,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体系;在社会服务上,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完善农业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大数据构建和对接,形成“数字监管、智慧生产、品牌化管理、大数据营销”于一体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在监督管理上,嵌入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施数字化可追溯管理制度,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也就是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科技创新是农业生态安全的有效支撑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农业生态安全的核心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恪守“两山理论”,离不开在污染治理、绿色生产、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着力破解适应和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卡脖子”理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产品装备研发,加快科研成果熟化落地,是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的基石。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中央提出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下建设现代农业,走生态化道路是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说,农业生态安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基础性条件。毫无疑问,只有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数量提升提供坚实技术保障,为提供良好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化产品,为构建稳定、安全、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进一步夯实国家生态安全基石。

农为国本,粮系民生。农业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面对大国关系调整带来的安全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触发的断供风险,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坚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农业安全底线;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保障农业安全。

作者:王振鹏,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王领军,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农牧系书记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农业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