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民抗疫中彰显的公共精神

新冠疫情既危害单一的个体,又危害全人类整体利益,在抗疫共同体中需要公共精神。公共精神不仅是国家治理中的“润滑剂”,更在抗疫中形成强大的价值引导力和精神推动力。全民抗疫作为一场公共生活实践,彰显公共精神的同时也作为很好的实践教学滋育着公共精神。

体悟“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

公共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中国的抗疫实践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各级党组织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调动人民积极抗疫。究其本质,在于人民对党执政理念的高度认可,对“以人民为中心”政治价值观的深刻体认,愿意团结在党周围一起奋斗。在抗疫斗争中,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不断提升人民的安全感和获得感。正是这种政治价值观使人民从心底焕发出强烈的认同感和践行的内在动力,大多数人自觉主动从社会整体角度考虑,将小我融入大我。在这场关乎人们公共利益的公共生活实践中,人们在体悟党的政治价值观并践行的同时,也提升了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意识

公共性作为人的社会性本质的深刻表达,是公共精神的基本特性,指的是每一个个体都身负社会责任,在承认合理私利的同时维护社会共同利益,以社会整体的生产和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关怀,其中重要的就是责任担当意识。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向来有担当精神的因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以责任为重的深厚传统,如儒家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道家的“有余以奉天下”、墨家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等人生使命,这些伦理性的个人指涉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实现了从党和国家这样宏观的重大的担当,到每个人的具体担当的更具实践理性的整体担当意识,汇聚到抗疫精神所彰显的公共精神中,就是人们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意识,共同投身抗疫战斗。由于公共精神具有辐射性,这种责任担当意识又提振和激励着抗疫中的其他精神,如奋战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牺牲精神、互助精神等。个体在抗疫实践中付出心血,得到尊重,突显自身责任的同时也进一步馈养着公共精神。

崇尚客观全面的科学理性

公共生活形态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的精神气质,以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达致公共生活的效能化。作为公共精神的核心,科学理性一次次冲破蒙昧,照亮人类文明进步,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抗疫斗争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客观理性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这场战斗中人们的科学理性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能够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反思疫情,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二是能够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应对疫情。三是除了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运用外,科学理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法治不仅是规则之治,也是科学之治。在抗疫斗争中,大多数人能够自觉尊法守法,并对以疫情防控之名背离法治精神的做法强烈谴责,人们的法治观念增强,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空前高涨。

深蕴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共同体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命运兴衰相通、荣辱与共,人类生存依赖性日益紧密,共同体的主体性呈现出人类主体性的特征。公共精神的作用域也应在更大的公共域下,也就是要蕴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整个人类的和平发展与共同进步为着眼点。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惟其如此,才能将个体性的生命力量汇聚到作为整体性存在的人类生命共同体之中,形成抵御病毒等灾难的巨大合力。面对疫情,中国坚定立场,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差异、搁置分歧,反对造谣生事、污名抹黑,以整体性思维向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及国家提供援助,在国际社会中再一次树立起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在抗疫精神中突出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激发人类向善向好向上的正能量。

【注:本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JZD007)和2019年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选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江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ZTB0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云婷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方世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疫情   公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