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倡议“就地过年”,需更多人文关怀

网评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零星散发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春节临近,务工人员返乡,学生放假,人员流动量大,疫情传播风险不断增加。全国不少省区市纷纷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让不少异地工作、求学的人们面临着平安与团圆、理性与情感的艰难抉择。对此,不少地方采取减免房租、免费提供防疫物资、发红包等“真金白银”的补贴鼓励,让人们安心就地过年。

疫情防控,大局为重。各个城市“花式”留人过年,有的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有的鼓励弹性休假;还有的组织开展小型专场慰问演出、趣味文体活动、吃团年饭、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等活动。留人就地过年,既可以保障企业生产不中断,又可以避免节后用工荒,还能助力疫情防控,是多方共赢之举。由于各地经济结构与现实条件有所差异,这些方案可能无法照搬,但其中的工作思路值得借鉴。倡议“就地过年”,能让多少人自愿“留下来过年”?让人们留下来后“过一个怎样的年”?这其实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人文关怀的一次突击考试。

要让“就地过年”过出实实在在的年味,只有让政策更暖心,把工作做在前面,才能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在心里激荡起幸福的味道。这不仅是政府的难点,也是为民服务的切入点,更是提升社会治理的突破点。因此,各地要在“留”上做文章,在“实”上更用心。这样既展现了城市温度,也提升了城市形象,又能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疫情和“就地过年”给各级政府出了道治理难题,如何作答,这既要理性对待,又需要感性思维。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只有提供更暖的服务、更贴心的政策,才能让城市有更多的人情味,让外地群众留得舒心。(作者:李怀华)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