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湖师实践

浙江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15年来,深深扎根于浙北大地的湖州师范学院,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行动指南,融入学校办学思想,转化为不竭的发展动力,开辟出一条地方高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生态型学科专业为区域发展赋“绿能”。湖州师院将湖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地等优势转化为自身发展优势,围绕“绿色”“生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赋予区域经济发展充足“绿能”。水产学聚焦淡水养殖;药学聚焦农业生物制剂与植物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聚焦农业互联网;机械工程聚焦节能环保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应用经济学聚焦生态文明制度、绿色产业和绿色城镇化等领域。学校扶植新兴学科生态学成为湖州市重点学科,围绕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与制造等领域集中构建学科群。同时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产养殖学、材料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商务等一批面向“三农”的一流专业。学校依托这些一流学科专业,成立绿色装备学院、AI学院等六大产教融合学院,建成浙江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牵头组建“全国地方师范学院新工科教育联盟”,获批水生动物繁育与营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成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现代农业资源智慧管理与应用研究、媒介生物学与病原控制3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获批污染场地快速修复技术与装备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共建水生生物与环境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湖州师院这些生态型学科专业和创新平台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实现,赋予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明体达用”型人才培养为区域发展注“活水”。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湖州师院,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来校视察时深刻阐述“明体达用”校训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做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的“六有”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校地共育”的“湖师方案”,开展“深化校地共育”专项行动,努力走产学研结合、校地共育“明体达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到联合培养博士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及其体系。学校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率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中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课程。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教研团队,把思政课“教研室”设在安吉余村的田间地头;在安吉余村、鲁家村等建立7个实践教学基地,每年组织2000多名大学生进村开展实践教学。学校获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建成2个浙江省高校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和省一流课程。教师在权威期刊、一级期刊、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生态文明相关论文和理论文章20余篇,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学校还与湖州市委宣传部共建浙江省首个马克思主义讲习所,在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德清县何村村、南浔区新兴港村等建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考察、理论宣讲、教育培训、项目调研、志愿服务、教学案例编写等,引导思政理论课师生深入研究国情、省情、社情、民情,深化、细化、活化思政理论课教学。组建大学生宣讲团队,引导大学生由“学习者”向知识理念“传播者”转变。同时,在全体大学生中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活动,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学习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以生态育人、以文明化人,学校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绿色+红色+古色”文化建构思政课程,成为具有“湖师”特色的思政育人文化品牌,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去年,学校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团队代表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校地合作平台为区域发展创“新机”。湖州师院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来校视察时提出的“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为办学方针,瞄准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产业”搭建平台,与地方同频共振。学校与湖州市政府共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湖州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环太湖高校联盟,聚集周边高校资源协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安吉县共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院,并建成省新型高校智库;与湖州市农科院深度融合发展,共建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建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理工大学共建湖州市新兴技术研究院;成立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建成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等。学校与湖州市三县三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校地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示范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等25个。学校通过全方位、全覆盖、全立交的校地合作平台,在乡村振兴、生物医药、农产品安全、水产养殖、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休闲旅游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高水平打造城市与大学命运共同体,为浙江和湖州“当好学习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排头兵和模范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新团队为区域发展破难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湖湖州师院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共享院士4人,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省级领军人才51人次,以及一大批优秀青年博士。学校建立校领导联系县区、二级学院联系产业行业、教师联系企业的全面联系地方制度,构建“学校、学院、科技特派员”三级服务地方工作体系。组建“首席科学家+领域带头人+团队负责人”体系框架下的105支服务地方团队,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干部挂职、教师科研服务、学生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充分利用湖州“世界丝绸之源”这一文化优势,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究所,建立蚕丝绸文化基地,并入选教育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打造一支国内一流的蚕丝绸文化传承团队,拟引进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绣的传承人,当代辽绣创始人、宫廷刺绣唯一专家何晓霞女士,筹建何晓霞刺绣学院。通过“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多元化办学模式,主动对接地方服装、丝绸等支柱产业、新兴文旅产业和特色产业链,通过政、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保护、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刺绣手工艺,推动以湖州为主体的浙江丝绸产业发展,使湖州成为体现和展示中国蚕桑产业特色的样板,为湖州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本贡献力量和智慧。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 “典型养殖排放污水(物)减污控制和净化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短短三年就让项目示范单位和配合饲料定点生产企业新增产值8.78亿元,节水或减少养殖污水排放625万吨;并向周边地区推广辐射面积达6.9万亩,实现总产值约6.81亿元。今年初,学校组织专家远赴河北省邢台市开展科技精准扶贫,推广“节水型加州鲈鱼高效设施育苗与养殖一体化开发”示范项目,首批鲈鱼已经于国庆节上市销售。未来3年,学校力争在邢台市推广加州鲈鱼养殖面积30万亩,渔业产值达33亿以上,解决就业3万多人。

生于斯长于斯,湖州师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和湖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人才泵、创新源作用,为湖州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样本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金佩华,系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