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生活垃圾分类,谨防形式主义

1587265339386

近年来,各地正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纵观成效,有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持续减量,有的变废为宝,让生活垃圾实现二次利用,还培育了市民群众的良好生活习惯,使生活垃圾分类真正成为了“新时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一些地方推出了废弃口罩单独投放、收运,有效防止二次传染,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点赞。

然而,笔者近期发现,一些小区的垃圾桶里堆满了各类垃圾,混投情况较为严重;有的小区没有设置四色桶,只有一种颜色的桶,让群众分类投放“无门”。而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管理上,各地也参差不齐,有的严格按照规定按时投放、定点收集,有的则无序投放、垃圾遍地,还有的甚至存在应付的情况——当上级有人来检查时,则安排专人指导,当上级检查人走后,那些垃圾桶又处于“失管”状态。

垃圾分类既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各地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定困难,比如,在基础建设上,有的地方分类设施不健全,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欠缺,导致了前端分类好,末端还是走向了填埋、焚烧的老路;在宣传发动上,有的地方动员式、推广式的宣传较多,市民群众主动参与较少,容易变成“少数人的时尚”;在操作细节上,有的地方垃圾分类方法较为繁琐,老百姓“看起来简单、听起来明白、做起来困难”。

面对困难,一些地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垃圾能力的处置力度;另一方面精准宣传,对学生、职工、老年人等分类指导,还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比如有奖分类、上门分类、设置榜单等等,让市民群众便捷分类、乐于分类、愿意分类。

而少数地方,却动起了歪脑筋,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用形式主义抓工作、争先进;或是混淆概念,把个别分类不佳的小区(村)剔除在外,然后宣称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或是急于求成,喊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口号,把不具备生活垃圾分类条件的小区(村)也纳入创建,想要争得各项“第一”。还有的为了应付检查,搞“两套桶”,一套桶用于日常收集垃圾,另一套桶用于应付上级检查,以获得分类正确率的“高分”。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既是易事,也是难事。无论做得好与不好,对领导干部而言都是一种考验,切不可为了“好看”的数据、“优秀”的排名、“高度”的赞誉,而走上生活垃圾分类的“形式主义”之路。(作者:吴昊)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