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战“疫”说理】疫情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及其对策

微信图片_20200226125242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达到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8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成果,以及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然而,现行情况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小企业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面临着政策对接有待完善、个体帮扶逐步精准、复工指导进一步明确等系列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主由内结合中小企业特点,而外注重外部输血,又增强内生动力,以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直面疫情。

密切关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及时出台支持政策,以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2月2日,苏州市人民政府率先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简称:苏“惠”十条)。包含涉及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3个方面的共10条政策。2月3日,北京、上海等多地也纷纷采取行动帮助中小企业抗疫。2月9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下发《关于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2月18日,国务院再出一揽子稳企业稳就业政策,免征全国中小微企业5个月“三险”,湖北省企业5个月社保全免,大企业3个月“三险”减半征收,公积金可缓。2月22日,湖北省政府国资委明确五条措施落实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但是从很多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接部门、手续办理、详细流程等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与期望值还有所差距,向中小企业输血速度急需提高。

慎用金融机构的“一刀切”帮扶政策

1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专门提出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与此同时,各类金融机构也积极出台政策支持金融强化服务。湖北省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捐钱捐物的同时,纷纷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做好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我们仍需警惕的是,中小企业地位重要,但是仍需区分对待。从市场大环境来看,虽然国家为金融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地方金融机构也有自身的难处,资源也是有限的,力量需要集中,如果缺乏“一事一议”的科学步骤,盲目输血甚至撒钱,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中小企业,反而不利于市场淘汰竞争力落后的企业,使金融风险增大。

行情倒逼加快转型,也需激发自救动能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疫情带来的现金流急缺、订单延期和库存积压等矛盾问题,让其生存现状受到影响。清华经管院调研显示,疫情爆发以来,约85%的中小企业自评无法支撑三个月。另据调研,有1/3的企业自评全年营收下滑超过50%,近1/3的下滑在20~50%之间,还有接近1/5的企业甚至无法判断自己的营收下滑程度。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期,政府的帮助必不可少,而中小企业的主动自救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了最直接有效的“降薪裁员”来保住现金流,但缩衣节食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通过改进管控、转型升级等方法主动造血,跑赢现金的流逝速度,才可能真正保持甚至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企业摸清自身的自救之路,显得极其迫切。

加强政策组合。单一政策更适合解决直接问题,对于复杂的、长远的问题,要用好组合拳。在现行情况下,直接补贴、间接补贴、防疫物资采购增加,可能会导致地方财政缺口扩大。因此,可以对财政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进行组合操作。当前需要的是救助式政策或生存性政策,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的方式给中小企业减负,把保障中小企业生存、减少倒闭作为首位任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点,实现财政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可以提供贷款贴息。针对坏账情形,将中小企业作为后期差别化对待。同时通过政策性融资,有针对性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针对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人才流失、用人成本增加情况,发放中小企业的稳岗补贴。出台留人才或稳就业政策,留住中小企业的优秀人才。

加强精准帮扶。在做好中小企业外部普惠政策的同时,一是“一对一”搞好技术和政策指导。从短期看,可以用好各类专家智库,针对不同中小企业特点做好针对性技术和政策指导。比如,在制造业复工复产过程中,指导其逐步稳定物资供应,可以通过网上招聘、微信、手机APP等方式提高招聘效率,满足用人需求。从长远看,应利用这一次危机,帮助中小企业主学习管理经验,构建危机管理体系,切实掌握必备的企业经营能力,以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二是关键环节重点帮扶。重点维持“三链”的稳定——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首先是资金链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而中小企业涉及到大量的就业岗位,维系资金链就是维系这些存量就业岗位不因疫情出现而大量流失。其次是保障供应链,通过维持物流的畅通进而保障中小企业供应链的顺畅运转。再次是整合产业链资源,让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发挥骨干支撑作用,指导它们帮助中小企业分担风险,降低压力,将部分优势流转到中小企业,最大程度避免链条上的小环节引发不良连锁反应。三是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紧盯实现长期发展,以客户需求为原点,组织结构变革,用好标准化、数字化、平台化、数字化管理,还可以创新自我驱动激励模式,打破边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加强各方沟通。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主、上下游企业、员工、客户之间的沟通。政府出台政策前注重调研,了解中小企业心声。政策发布用好企业微信等新型数字化公共平台,让中小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政策。中小企业主主动与政府沟通,互通难点痛点,得到更多支持。加强中小企业内沟通,骨干与骨干之间、老板与一线员工之间,采用多种途径增进了解,增强中小企业凝聚力。加强行业内沟通。上下游、同行之间秉持合作共赢的态度,抱团取暖度过冬天。加强营销沟通。利用电话、线上等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以维系好疫情发生前已有而无法及时供货的订单,赢得客户理解和信任,并努力从客户反馈中找到新的市场机遇。

加强信心重建。乌云遮不住阳光。一是系列政策会始终向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过去两年来,党中央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从中期来看,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决心不会改变,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二是疫情倒逼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提升。本次疫情加速了银行业向科技金融、教育业向线上模式、医疗业向大数据等诸多领域的深度探索,推动了无纸化、数据化、集约化的发展,最终使得中小企业从新型业务中得到了发展机会。同时新技术的普及和深入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使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三是疫情加快了市场化的优胜劣汰,阵痛过后,有核心技术能够与时俱进的中小企业会活的更好。创新出彩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也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了优秀借鉴。

【本文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AGL006)的资助】

(作者:卫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彪,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