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凝聚新时代黄江“奋斗最美者”的力量

核心提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新时代奋斗者最美的样子,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双警”夫妻并肩作战保平安

疫情防控开展以来,东莞市公安局黄江分局民警尹靖仪积极响应,春节期间,在单位的安排下负责莞深高速黄江出口的联合防疫检查工作。面对来自疫情重点省份的人士经过卡点,尹靖仪详细记录每一位检查对象的信息,逐一测量体温,做好健康告知工作,并送上新春的祝福。偶尔遇到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则耐心解释。

尹靖仪,现为东莞市黄江公安分局政工监督室民警,一名九零后的年轻妈妈,在2019年初还因为疾病两次住院,目前还属于吃药康复阶段。但接到查车指令后,尹靖仪只是简单地跟家人做好交待,就直赴联合防疫检查点执勤。她的丈夫则是刑侦大队的民警戚晓武,同样因为疫情防控,戚晓武取消休假马上加入防疫工作,与尹靖仪“并肩作战”,负责核查信息。多年以来,戚晓武从事便衣伏击、破小案等工作,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两人在各自岗位上,彼此扶持,对于他们夫妻而言,双方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有人问尹靖仪:“你和你老公都在一线工作,难道就不怕危险吗?家里孩子那么小,在这种特殊时期为什么不申请到后勤工作?”她总是说:“正是特殊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疫检查工作才对得起这身警服。”                                                  

医警夫妻并肩逆行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一段不同以往的春节假期,当大多数人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与病毒作主动隔离的时候,秉持忠诚与使命,逆行投入这场战疫的两种职业必将为世人所铭记,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和警察。

85后的王友财是东莞市公安局黄江镇公安分局政工监督室的民警,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长期奋战在警务督察工作一线,同时也是市公安局兼职教官、黄江镇公安系统首批“百姓宣讲员”、辅警大轮训兼职教官。

今年春节,王友财本该有个清爽的假期,他只需要跟同事换一天班,就能回梅州老家与家人过个完整的年。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这一完美的计划。年初三,单位通知要从各部门抽调民警成立疫情防控检查组,参与全镇的联合防疫检查工作,并且队伍组建任务由王友财所在的部门负责。

一直关注疫情消息的王友财似乎早已做好了春节加班的心理准备,收到这个消息后,他第一个向领导报了名。有些同事不理解,说“阿财你老婆在医院儿科工作也很忙,干嘛还要自告奋勇上一线?”阿财的回答很实在,“我再辛苦,也没有派出所的同志辛苦,派出所有很多我的好兄弟,我就想在这个时候为他们减轻一点重担”。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同志积极响应分局党委的号召,主动加入到了联合防疫检查工作组的行列,他们里面有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改非的老领导,也有刚提拔的年轻干部、刚参警不久的新同志。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疫情虽然比较突然,但参与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并不突然。因为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五加二、白加黑”,其实大家一直都处在随时准备出发的状态。

王友财的妻子吴丹凤是黄江镇医院儿科住院部的一名护士,她所在的儿科住院部,是同事们眼中公认的最忙科室,这种忙不分昼夜、不论节假日,像极丈夫单位的工作状态。

疫情期间的儿科住院部,更是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连续的白班、夜班、白班……轮流颠倒,让这位儿科护士岗位的业务骨干也有点吃不消。但只要在工作岗位,吴丹凤一定是坚定而温柔的,她把一个女人对孩子的特殊感情,始终体现在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之中,能让广大住院的儿童家长尽量减少对疫情的恐慌,配合好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就是吴丹凤和一帮姐妹们每天要做的事。这个时候,丈夫王友财不时都会给她加油鼓劲,家里的老人也给了这对夫妻莫大的支持,承担了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疫情这场战疫之中。

这几天,妻子吴丹凤不时会在上班的路上关心一下丈夫王友财,因为排班的需要,夫妻俩难免会遇上一起上通宵的时候,这时候妻子就会叮嘱丈夫,上岗前别忘了系腰带。什么腰带?原来30出头的他,竟然也是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是什么让夫妻都身处繁忙的医警一线,却始终义无反顾?王友财说,是肩上的责任,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战“疫”路上“蓝白配”夫妻档

2月1日晚上7时,东莞市黄江镇医院门口路边,陈争伟停车摇下玻璃,小车后排两个年幼的孩子透过车窗看见了妈妈。孩子戴着口罩,哭着想要妈妈抱。妈妈还穿着医生的工作服,也戴着口罩。她离车两米远,摆摆手,不敢靠近。

杨育如就是这个妈妈,身为黄江镇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2月1日前她已经连续7天没有回家。这一天,是丈夫来给她送些洗漱用品和衣服,两个孩子也一定要跟着来,女儿今年10岁,儿子今年两岁半,想远远地看一眼妈妈。“当时就在离医院门口10米远的路边,我老公把车停稳,把东西放在离车两米远的地方,他退开后,我就上前。孩子太想我了!”见面的一刻,杨育如泪如雨下。

杨育如的丈夫陈争伟从警已18年,夫妻一个警察,一个医生,平时都好忙,节假日也没法休息。去年,孩子爸爸在援疆,过年得在新疆执勤,不能走;去年10月,他援疆结束回到东莞,结果今年过年又不能一起过。他写了一首诗,记录下了这催人泪下的一幕

探视

车里坐着两岁的儿子和十岁的女儿

妈妈远远的看着

儿子女儿的呼唤不能拉近和妈妈的距离

妈妈的关心和询问只能远远的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四个口罩无言表露了这一刻的身不由己

妻子身上的医生服还没有换下

老公拎着探视的物品

放在地上后退远

嘱咐着有些苍白但是自己认为必须嘱咐的话语

口罩隔离了拥抱

距离代替了亲密

这是身处抗疫一线医生和家人的一次探视

她已经不回家一星期不知何日可期

她接触的都是发热咳嗽的高危人群

如此这般实在是情非得已

也许这是丈夫一次冒险的举动

虽然探视的地点谨慎的选在了医院大门外的路灯里

为了让妻子后顾无忧地冲锋在前

这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鼓励

每一个前线的战士其实都是一个鲜活的身躯

在这样一个举国动员同舟共济的时刻

选择一些放弃

是为了昭示我们绝不放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