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马克思主义 > 正文

开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征程

作者: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慧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当前,上海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浦江两岸落地生根、在弄堂小巷开花结果,切实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充分发挥道德力量的涵养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力助推上海“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

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纲要》把握历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尊重群众实践,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聚焦重点任务,用信念照亮前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融入上海主题教育、文明创建、典型宣传等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筑牢信念之基,引领人生方向,带动道德追求。聚焦重点领域,用价值凝聚民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推动全市干部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聚焦重点群体,用实干成就未来。围绕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等人群,区分层次和对象,有针对性地搭建平台、设计活动,大力倡导“幸福源自奋斗”“平凡孕育伟大”等理念,引领全市干部群众将个人道德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聚焦重点阵地,用善治塑造网德。主动适应上海网络产业发达、网民占比较高的实际,持续深化“网德工程”,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微电影、短视频等新载体,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最大增量。

加强载体设计,明确工作抓手

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作为全市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目标。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结合上海区级融媒体中心、基层志愿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区级中心、街镇分中心和村居站三级网络,推动基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持续深化市民修身行动。整合上海各类教育培训阵地和资源,大力倡导“读好书、除陋习、做公益、守信用”等教育实践活动,将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生动化、具象化,让群众修身律己增强道德修养,进而延伸拓展到家庭、单位和社会。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感动上海人物、最美奋斗者、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制定完善《上海市全国道德模范关爱礼遇操作细则》和《关于深入推进全国道德模范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在全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城市发展

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上海将从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解决工作的顽症短板等入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推动市民在践行中提高道德境界,更好服务城市发展。结合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市各类创建活动中突出强化道德要求和道德实践,以“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好生活”建设为重点,引导市民群众投身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制度化建设为重点,促进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以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为重点,推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建文明家庭;以立德树人、尊师重道为重点,发动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结合规范市民行为,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开展“除陋习,践行新七不规范”宣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市民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宠物不扰民、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结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聚焦垃圾分类、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饮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宣传和整治行动,发动市民以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文明实践,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开展“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上海乡村振兴“三园”工程,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标尺,破除陈规陋习、注重文化涵育,开展移风易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乡规民约、培育淳朴民风,推动形成崇德明礼、绿色发展的现代文明乡风新气象。

发掘资源禀赋,形成上海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上海将用好用足区域优势资源,用建党精神、爱国精神、城市精神引领社会,用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润泽心灵,着力打造公民道德建设的亮点特色。充分发挥党的诞生地资源优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丰厚的建党历史资源和红色文化积淀是上海涵养城市精神文明的不竭源泉、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上海将深入实施好“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充分发挥上海文化品牌优势。提升新闻宣传的覆盖力、社会宣传的动员力、文艺精品的创作力、文化产业的服务力、网络空间的管控力,全面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以丰富的文化养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势。把贯彻落实《纲要》与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相结合,发挥三省一市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的天然优势,积极探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精神文明互信共建、公民道德素养同步提高。

强化综合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贯彻落实好《纲要》,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工作机制的协调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注重德法并举。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主流价值与法律法规同频共振,可以保障和促进价值倡导和行动实践的有效统一。上海将持续加强道德领域的立法执法工作,深化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重点结合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探索诚信建设联合激励和联合奖惩机制,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注重齐抓共管。各单位各部门主动跨前、各司其职、高效协同,是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上海将不断优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统筹协调的机制优势,加强联络沟通、工作指导、督促考核,形成优势互补、左右协作、上下联动的整体合力。注重责任落实。上海将探索建立文明创建台账清单制度,优化问题发现解决机制,明确各类问题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难点问题处置回应的责任主体,把公民道德建设任务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完善各级文明委主导、媒体和公众参与的综合考评机制,对标《纲要》要求,突出市民满意度,查找不足、及时改进,表彰先进、推广经验,常态长效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上海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贯彻落实《纲要》为契机,开启公民道德建设新征程,奏响精神文明建设新乐章,为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凝魂聚气、淳化风气、涵养心气,全面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尧(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