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四个自信”能够更好地维护党中央权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
核心意识是基于对党领导核心地位的认知而在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出的思想和行为自觉。领导核心分为不同的层次,涉及党在国家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领导集体在全党中的核心地位、领袖在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而党员干部的核心意识则必须是三者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近现代历史逻辑决定的,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的。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得到成功实践,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因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自信”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共产党的自信,这是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先进政党组织,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党中央只有具备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政令畅通。党中央领导集体团结稳定、坚强有力,就能提出科学理论、凝聚党心民心,就能做出正确决策,保证贯彻落实,就能令行禁止,使党意志统一。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四个自信”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后产生的积极精神状态。
一个政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才能保证权威性和战斗力;一个领导集体必须有一个大家公认、人民满意的领袖核心,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尤其是对于有近9000万党员的世界超大型政党来说,面对党内“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员干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明确领袖的核心地位。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领袖的核心地位是在伟大实践中形成并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可和推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员干部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够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定“四个自信”能够更好地强化纪律观念,牢固树立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是基于思想认同和纪律要求而在党员身上体现的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行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思想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行动统一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看齐意识就是党员干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看齐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看齐意识的培养,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在思想上反对、纠正“左”倾路线错误和右倾路线错误,在政治上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行动上自觉维护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从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遭到“四人帮”的严重破坏,党内存在着党员自行其是、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这当然不可能使党有统一的意志和战斗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齐抓并举,最大程度凝聚全党的政治共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在思想上、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保证了全党的集中统一,保证了中央的政令畅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胜利。因此,“四个自信”也是中国共产党看齐意识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伟大成果,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看齐意识和纪律观念的根本要求。只有坚定“四个自信”,党员干部才能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更加自觉地增强看齐意识,主动把个体的思想行为自觉与党中央进行对照,从而形成上下同心的凝聚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可靠的纪律保证和价值认同。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教育宣传研究”和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梦的历史逻辑”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李一丹 美编、插图设计/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