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2019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在应县举办。本届交易会为期三天,来自英、美、德、意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名国外客商,300多名国内客商应邀参展。1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陶瓷产品亮相交易会。
交易会展区由3500平米的陶瓷展览馆和7000多平米的A、B两个广场展区组成,共90多个展位。60家陶瓷企业、6家工业品企业、6家文旅产品企业参展。交易会以“展销结合、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是打造国家级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搭建的新型平台。交易会期间还将举办陶瓷产业推介项目对接恳谈会和陶瓷行业论坛,力争促进朔州陶瓷产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让朔州陶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山西省朔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态势强劲。朔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三大目标”定位,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陶瓷产业列为构建“2+7+N”产业格局中的7个新型产业之一,大力推进高端陶瓷和新材料产业,出台《朔州市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若干措施》,发展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集陶瓷制作、陶瓷经贸、陶瓷科技、陶瓷文化为一体的“大陶瓷”产业格局。
截至2018年底,朔州市拥有陶瓷企业79家,生产线141条,产值达到80亿元,有亚洲最大的日用陶瓷单体生产车间。形成日用瓷、工业瓷、建筑瓷等1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日用瓷年生产能力达到25亿件,产量达23亿多件,建筑陶瓷年生产能力达到7200万平方米,其中高档墙地砖生产能力3300万平方米,特种陶瓷生产能力2万吨。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长沙、杭州、郑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华联、沃尔玛、中百等各大超市成为上架热销商品。陶瓷产业合作交流也逐年加大,涉及区域越来越广,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朔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窗口,被列为“山西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协会联合评为“中国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千年陶瓷产业在新时代的朔州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和活力。2018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拉动当地增加收入20多亿元,新增涉陶涉瓷企业16家。还集聚了一批燃料供应、陶瓷原料、陶瓷机械设备和模具销售、窑炉设计与安装服务、耐火材料等上游企业,发展了一批贴花纸、包装材料、运输、贸易、市场质量检验等下游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陶瓷产业链。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朔州地区继煤电产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