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扫黄打非”须扫得准、打得痛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1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2025年福建全省“扫黄打非”业务骨干培训班于9月9日至11日在龙岩市长汀县举办,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和省“扫黄打非”工作机制部分成员单位以及江西、广东两省“扫黄打非”管理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共130余人参加培训。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添贵强调,“扫黄打非”战线人员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研判规律、积极主动作为,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全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黄”“非”问题呈现出新特点。从成年趋向低龄、从城市趋向农村、从实体市场趋向虚拟空间、从互联网趋向移动互联网,具有严峻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在互联网产业欣欣向荣的当下,传播贩卖网络色情信息的现象更加隐蔽,给日常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才能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当前,一些平台通过AI技术对海量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能够在违规内容发布的第一时间进行自动化拦截,有效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要加强技术风险防范和技术赋能,用好新技术,构建“科技驱动、智慧监管、数据赋能”的执法监管新模式,以“智慧执法”提升行动效率。

保护青少年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时期处于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色情、虚假等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近年来,从网络游戏的“软色情”内容,到“阅后即焚”的不良应用,再到视频平台的淫秽表演,相关不法行为出现产业化、专业化现象,荼毒绿色健康的网络氛围。青少年群体易被这些“黄”“非”内容模糊心智,腐蚀身心健康。对此,一方面,社交平台、搜索引擎要以更高的内容标准、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安全、文明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推介其感兴趣且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助其茁壮成长。持续开展“净网”“护苗”“清朗”等系列专项行动,突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实现网上有害信息整治不留死角、没有盲区。

“扫黄打非”,关键要让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必须主动出击,坚持打早打小、打深打透,做到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治生态,统筹网上清理和网下打击、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通过推进基础摸排、加强专业调处、健全联动机制,筑牢“扫黄打非”第一道防线,力争将涉“黄”涉“非”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扫黄打非”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涉“黄”涉“非”重点难点问题,在主动排查风险隐患上下功夫,在严格依法查处打击上出重拳,在强化常态监管综合治理上亮实招,在完善群防群治、共建共治体系上出新策,切实做到扫得准、打得痛。要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网络空间“阵地战”、未成年人保护“持久战”,大力扫除不良信息滋生土壤,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王卓怡 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