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尚红勇进 焜德常青(2)

——写在北京市育英中学70华诞之际

学校传统、学校精神,实际上是学校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学校自我展示的“文化名片”,学校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子们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育英中学遵循小平同志的教育“三个面向”,不仅吸纳首都浓郁的文化风韵和历史积淀,更秉承西坡革命圣地的红色基因,全面育人,办有特色,迎来了勃勃生机的盛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整顿教学秩序,狠抓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当时学校经常举办教学竞赛、作文比赛、英语及诗歌朗诵会,校园里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民乐团等各类艺术社团蓬勃发展,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也有育中学子的身影……时至今日,与时俱进的育中人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用脚步丈量新中国革命者和建设者红色的足迹。在每年一度的重返西柏坡“寻根立志”活动中,学校师生参观红色文化名人故居,追寻他们走过的红色足迹,走近他们的生活,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民族精神月”主题特色教育活动,在主题演讲、图片宣传、爱国主义电影、缅怀先烈、国防教育、清明诗会等异彩纷呈的活动中感悟“没有先辈血和泪,哪有吾辈安和康”的红色基因传承……一场场红色文化活动生动地向全校师生诠释了先辈们爱我中华的英勇事迹,引导着育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依循先辈足迹坚定步伐,阔步前行,奏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

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李大钊烈士陵园、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等教育活动基地,对学生进行中国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建立学军、学农实践基地,纳入课程管理体系,进行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教育;开展科技月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走进博物馆,亲近大自然,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开展“六个一”和社区服务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内容……在新时代征程中,育中人用红色传统铸就光荣与梦想,为培育时代新人凝聚起强大的内生动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育英中学成长的七十年是风雨沧桑的七十年,奋进求索的七十年,更是培育英才的七十年。从西柏坡革命老区中诞生到北京万寿路孕育新的希望,北京市育英中学的文化中延续着共产党为人类谋福祉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继承着西柏坡精神和传统,在传承赓续红色基因中锻造积极向上的生命力,一批批优秀学子涵养而出,装点着华夏文明的星空,响亮地回答了时代之问、教育之问。

勇进:求是与敢于胜利之进取精神——育人之力量

在细细品读育英中学70年校史时,我们不免感动于学校发展那张弛有度的内在动力——求是与敢于胜利之进取精神。70年来,他们不断求是、不断发展,始终以激流勇进的激情走在基础教育的前列。正是有了这种内在力量作支撑,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大胆改革,躬耕前行,成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擘画。

实事求是,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70年来,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鲜明特征的育英中学,秉承“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不仅丰富了育中精神的内涵,更是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在奋勇前进的道路上,从昔日的艰苦卓绝到如今的春华秋实,我们在育中人身上看到的是“西柏坡精神”赋予的时代光辉,是坚持实事求是最终获得幸福的坚守,是变革的力量指引前行的步伐。正如近些年面对学校在原址新建校园带来的教学环境不稳定、教学设施短缺等问题,徐素霞校长带领育中人,顶住各方压力,出色地确保了学校在周转建设时期的安全稳定,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确保了学校良好校风的传承……育中人坚持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超越时空的共鸣。因而,“求是”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全体教师以教育科研为抓手,让“研教一体化”成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参照,成为研究学生的指南针。

2015年,学校审时度势,在海淀区教委的牵线搭桥下,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共同支持学校发展的合作办学框架协议。自签约以来,北京教科院专家团队对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以“关注学生学习有效性”为主题,不断激发教师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出“海阔凭鱼跃”的自主空间,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主讲、探究、评价)的备课、评课运作方式,以学生“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研究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常态。而在北京教科院专家团实施导师带教中,学校实施教师分层培养,所有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北京教科院的专家结成师徒,为核心骨干教师搭建了进一步发展的阶梯,并建立了市级学科工作站,从而增强了科研兴校的勇气和力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研教一体化”的带动下,学校坚持夯实校本研训,使教师从课堂能力的提升阔步走向研究能力的提升;学校在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优势学科发展,启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工程。学校以校际合作交流为抓手,通过请兄弟学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育资源;通过与兄弟学校进行常态交流互动,开展同课异构、课堂综合诊断、反思教学研究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从学校开始教育教学改革和重视教科研工作的传统一路发展而来,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学校的发展始终是沿着一条“科教融通”的轨道进行着良性的运转,在这里,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活动一体化、求是求新氛围蔚然成风,学校被评为市、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多名教师获得“海淀区先进教育科研工作者”称号。

改革的意义,只有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长远;教育的改革,只有离得足够近,才能看得真切。课堂教学改革,是离老师、离学生最近的改革。70年来,育英中学紧跟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之心鼎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法宝。随着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革新和推进,育英中学以进取精神激荡前行的力量。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互联网+”时代,在核心素养的指向下,重新思考和定义课堂,依据新课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信,培养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在课堂中成长并获得新的胜利。正如毕业生饱含深情的回忆:“忘不了,无论在什么历史环境下,育中老师们始终铭记他们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论是语文课上《藤野先生》的神采飞扬,还是数学课上‘哥德巴赫猜想’和‘谎话域’的智力难题,无论是老师们送自己去当兵时流下的惜别泪水,还是通过精心辅导将学生送入北大校园时喜悦的泪水,都成为育中历史和学生心中最美的风景!”正是如此,育英中学的教师团队依托“中国好老师”项目,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引领育中学子不断进取与进步,学校中、高考成绩连年提升,每年还有多名学生在国家及市区级各类比赛竞赛中获奖,让他们拥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激流勇进立潮头,求是进取见精神。回顾育英中学70年办学历史,其中以学生生命发展为追求,以丰富而充盈的获得感为前提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其在岁月长河中不但博大而精深,更是永葆激流勇进的求是与进取之精神的具体呈现,并始终保持稳重内敛的高贵品性,汲取育人之力量。我们相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征程上,育英中学站在70年历史的纵深里思考未来,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航程中继续劈波斩浪,激流勇进,向着充满希望的明天,扬帆远航!

焜德:亲民与修德——生命之光辉

《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在亲民”,是我国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是通过“明明德”的过程,培育为社会谋福利、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和社会尽责任的公民,是明德育人的极致追求。翻开育英中学70年史鉴,其“亲民与修德”思想跃然眼前,它是西柏坡精神深刻而全新的解读,是培养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终身的接班人的真实写照,凝聚着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焜德文化之内核。

学校开展“红五月”歌咏比赛

学校开展“红五月”歌咏比赛

兴邦立国,家国天下。在育英中学看来,“兴邦立国的创业精神”就是全面育人的精髓,只有心怀兴邦立国,才能培育出人有才情、心有家国的育中学子。正如徐素霞校长在2018年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深情寄望于育中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诗文中的家国情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是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和君子品格。有情怀才能有担当,有担当才能志存高远。”我们看到,育英中学在不同时期,充分发扬兴邦立国的爱国精神,努力培育每个时代具有民族情感的劳动者和建设者,真正为民族大义奉献才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在新中国解放初期,育英中学为了培养军人后备人才殚心竭虑,充分利用历史和周边军队等资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勇敢精神、积极创新精神,培育具有中国心的优秀青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以及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时期的育中人将兴邦立国的风范代系相传,塑造了育中学子的美好品格,让一代代育中人胸怀家国的才情,以身正促言行,善良,阳光,充满正能量。

“君子进德修业,立己树人”,面对新时代德育工作的要求,育中人不负时代之托,勇担教育职责,努力把学生最终培养成为爱国家、辨是非、明事理、重情义的现代中国人。近年来,学校开放和完善了德育课程体系,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根植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确定了初、高中各个年级不同阶段德育目标,让道德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螺旋上升。在德育活动开展中,学校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涵,让每一颗充满好奇与探索的心灵在异彩纷呈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自我成长的奥妙。学校立足校园,搭建德育大舞台,“每周一星”“校园十佳”“单项标兵”树立了学生榜样;值周班一日常规管理、“流动红旗”先进集体增强了集体凝聚力;编辑《德育周报》搭建了德育文化的平台;学校开设了“心理课堂”、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通过举办法治安全讲座,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学校以教师节、学雷锋日、班主任节等主题感恩活动为载体,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学会尊重开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具有一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学校民乐团、舞蹈团、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训练专业、规范,每学年的体育月、运动会,艺术月、文艺汇演等内容发展了学生特长,展示了才艺,绽放了光彩……2018年,学校举行的“绽放青春风采,凝聚奋进力量”秋季运动会,成为一抹亮丽的“育中红”。运动会上,伴随着激扬的《运动员进行曲》,八只憨态可掬的“熊”从主席台前走过时轰动全场,以每只“熊”代表一个字来展示的“初三年级奋勇争先”八个字更是激励全体育中人的斗志。这是初三年级组教师经过精心创意所展示的环节,而这八只“熊”的扮演者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上场竞技的学生。通过别出心裁的创意,不仅让这八个孩子找到了自信,也让育中焜德之光找到了力量。

亲民与修德,还需党建铸魂。70年来,育英中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开拓出一条党建铸魂的“红色之路”,用党建凝聚人心,用党建传承红色文化,承载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学校注重加强党员修养教育,通过党建论坛主题学习、邀请专家做报告、到西柏坡参观交流、“七·一”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等党建活动,以自己的言行向学生展示了党性的温度,让红色信仰融入血脉,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奉献的时代赞歌,以自己的亲民与修德全面展示了育中风貌,扬育中精神,树育中风范。在党建带团建,“大手拉小手”的活动中,学校积极营造青春汇智、团聚梦想的浓郁育人氛围,以开展传统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每年“五四”表彰会现场,学校把每年对学生的各种评先活动的结果集中在“五四”青年节总结和表彰,巧妙地将学校一脉相承的“红色文化之根”与学生激情四射的活力结合了起来,无形中增强了教育的实效,也开辟了一方育英中学所特有的文化沃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育英中学红色的主题蕴含着育中的传统与精神,开启了一条承接使命、启迪智慧、面向未来的育人大道。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红勇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