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奉献精神的时代内涵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要弘扬的是什么样的爱国奉献精神。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通过对其时代内涵的审视来实现。
爱国奉献精神的产生当然离不开人们所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构成人们的活动场所,而且也构成其实践活动的对象,并因此成为一种价值存在物。而所有这些又都是源于全部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种实践不仅构成人类创造的不竭动力,而且也预示着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为这种创造所做出的奉献。人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对自己祖国这一客观存在的独特反映,并形成自己的认知—行为体系。这样,爱国奉献不仅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构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具普遍性和世界性的精神财富。从这一认识出发,爱国奉献强调的精神内涵既包括情感,也包括理性,是基于情感与理性统一基础之上的一种价值认同。情感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爱,而这种爱又是源于对民族同胞、对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认同。理性所表达的是运用逻辑推理的形式,对来自国家的爱的情感不断地进行价值塑形,建构起来的符合理性要求的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认同。一旦这种价值认同确立,国家就不仅具有更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而且也在不断地对人民的各层次的需求做出正面的回应和承诺过程中,赢得人们的爱国热情,而这种爱国热情又会转化为人们对国家的积极奉献。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爱国奉献的价值认同,家国天下、无私奉献的价值理念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才能够使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都没有中断。这说明,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当然,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内涵。
在当代,爱国奉献被赋予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及甘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付出的时代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其中,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构成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我们今天讲爱国奉献,就是诉诸对我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爱国奉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