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爱国奉献精神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意蕴

作者:贾英健(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把爱国奉献作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也赋予了其丰富的时代价值。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把这一价值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自觉坚守和践行。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爱国奉献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是在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物主义的批判中,吸取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并加以改造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哲学价值观。换句话说,马克思站在实践的立场上把握人和社会历史,科学揭示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实践主体地位,进而把人类社会历史视为人的活动创造的历史,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可以说,人民群众不仅为社会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规律,从理论上宣判了唯心主义的破产,第一次将社会历史的研究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是爱国奉献价值追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对奋斗者的价值追求起着定位和定向作用。这是因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谋求自身幸福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不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使人类的社会组织经历了族群—部落—国家的发展过程。其中,国家构成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组织形态,与此相联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类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族群认同、部落认同和国家认同,并确立起自己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无论是在什么意义上来谈论这一问题,都不可否认,任何国家观都体现着创造者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在这种感情背后,彰显的是创造者对自己长期生活的家园、所属的种族或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既然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带给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爱国也就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爱一个国家不仅意味着人们希望它带给人们美好和希望,而且也通过自己的无私奉献去守护它和成全它。这表明,爱国与奉献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于致力于为国奉献的人而言,他一定是爱国者;同样,一个爱国者,也一定是一位竭尽全力为国积极奉献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也为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提供了方法要求。历史是属于奋斗者的,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人生的幸福不仅关乎自己,而且也关乎社会和国家,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强调从社会和国家的高度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和人生选择,要从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出发来把握价值创造,着眼于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的相互统一相互推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
标签: 爱国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