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林建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

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具有统领和理论导向的作用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生态环境是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既多样又多变,呈现并存并立、竞争较量的新态势。这就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正确社会思潮、主流社会思潮对错误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匡正、引领问题。

社会思潮是反映社会生活变化和人们思想精神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思”成为“潮”需要经过传播,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所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进程加快,社会思潮扩散呈现出多变性和不稳定性,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变得多元化和立体化,许多社会思潮由以往单纯学术争辩转向更多关注现实利益问题,并试图影响和左右现实政治。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活跃而复杂,影响比较大的几种错误社会思潮,主要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自由、质疑改革开放等。

社会思潮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有正确与错误之别,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同时,社会思潮、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如何采取正确的对策而且是善策、良策,不是一件易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发酵,其背后都是不同的社会思潮、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同属于社会意识的内容。意识形态特别是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并构成了社会思潮的硬核。也就是说,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具有统领和理论导向的作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有效匡正、引领种种社会思潮,从而营造清朗的思想舆论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判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要标准,就在于是否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否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深度开放的发展共识、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共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共识。

在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任务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现实性路径和针对性举措。其一,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其二,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其三,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其四,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五,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其六,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其七,要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从而使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既提高主流思想舆论的音量,又提高主流思想舆论的音质。

新时代必须进一步提升、释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既要在上述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也要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首先要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干部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而打造成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使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个活跃的变量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