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前沿理论 > 正文

用工匠精神塑造新时代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更是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可见,以卓越为追求、以精益求精为内核的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是新时代全体劳动者迫切需要塑造的职业品质。

工匠精神应成为新时代全体劳动者的内在品质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敬业态度,更是一种对待人生和事业甘于奉献、止于至善的崇高追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觉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以更加笃定执着的态度,更加勤勉敬业的精神,更加专注求新的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不断改善工艺、不断提升技能,制造更多的精品、创造更多的新品。当然,我们不只是在产品制造上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要将工匠精神拓展到管理、科技、教育、服务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要树立品质第一、追求卓越的目标。商朝就有著名丞相伊尹,本是一名厨师,技术精湛,追求烹饪“至味”,与商汤论述烹饪需精心调和五味、用心体悟鼎中变化,惟精惟一,方能做出至高境界的美味。通过烹饪之理而言治国之道,得到商汤的重用,用“和羹调鼎”之理治理国家,为商朝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正是工匠精神体现于治国理政的典范。这种全神贯注、追求至善至美境界的精神,运用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都能够创造出非凡成绩,在产品制造中就会出精品,在科技领域就会有创新,在教育事业中就会出人才,在管理工作中就会有高效。如果每一位社会主义劳动者都能立足岗位,将工匠精神植根在内心深处,敬业奉献,追求卓越,那么就一定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劳动创造的磅礴力量,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篇章,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工匠精神的营养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挖掘,吸取其思想精华,让传统工匠精神成为塑造新时代劳动者的丰厚滋养。传统文化中有“正德厚生”的职业道德理想。“以德为先”自古便是职业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道德修养止于至善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左传》将“正德、利用、厚生”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这些崇高的道德理想为传统工匠精神注入了灵魂和活力。有“朝乾夕惕”的勤勉敬业传统。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就是典范,为治理蜀地水患,修筑水利工程,夙兴夜寐,夜以继日,最后累死于治水工地,而他修筑的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成为水利史上的奇迹,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如此之例,数不胜数,这种敬业精神正是传统工匠精神的宝贵内涵。还有“精益求精”的卓越品质追求。这种品质追求凝聚在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之中,中国古代的玉器、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就是因精美精致而名扬四海。更有“自强不息”的创新求变精神。《大学》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变则通,通则久”的奋斗精神;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改革精神,这些精神一直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要努力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思想精神,创造性转化为涵养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民族基因,创新性转化为新时代广大劳动者的精神持守。

工匠精神塑造要在深植厚培上下工夫

在全体劳动者中培育和塑造工匠精神,要面对现实,不能虚张声势,更不可急功近利,要上下各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深植厚培,久久为功。首先,要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规划,建设对工匠技艺、精品名品、劳动模范的认证和保护体系;构建利于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考核、提拔、使用和激励的相关管理体制;构建利于出精品的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学校、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发力共同配套落实相关制度政策,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其次,要强化全过程培养。塑造工匠精神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眼光,要将工匠精神的优良品质教育贯彻于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从儿童抓起,进行全过程培养,贯穿到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教育之中,转变人们官本位思想,树立行行出状元,立足岗位做贡献理念,把工匠精神作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把做行家里手作为人生职业设计的重要方向,以此塑造工匠精神的民族基因。再次,要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清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用工匠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取代庸俗的消极追求,用对高品质和长远利益的追求取代“短、平、快”的急功近利心理,用工匠精神的静气正气扫除社会的躁气邪气。

用工匠精神塑造新时代劳动者是时代的召唤,全社会的期待,更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只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工匠精神必将成为新时代人人乐道和向往的精神追求。

(作者系长沙市公路管理局干部,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工匠   劳动者   新时代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