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影响工作效率的四大因素

【摘要】文化传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能够对社会的发展形成推力或阻力。其中,科技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不同的管理制度深刻影响着不同国家及人们的工作效率;素质良好且具备相关胜任能力和良好合作特性的团队,其工作效率会事半功倍;思维理念的不同也与工作效率的高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工作效率  科技  管理  人的素质  理念思维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传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能够对社会发展形成推力或阻力

关于“工作效率”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理解。狭义的“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或工作产出与投入之比;广义的“工作效率”不仅指效率,而且指效能。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而“效能”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作用,引申为“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长久以来,关于工作效率的国际比较,其结论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工作效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效率较低。随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其工作效率也在逐步提高。比如中国,以前无论是组织或个体的工作效率,都被认为是较低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工作效率就逐步地、甚至是急剧地提高了。

不同的人们,不同的国度、地区、组织,甚至同一主体在不同的时期,其对工作效率的理解、实践和评估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具体的评估和比较,此处暂时不进行讨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文化传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一般而言,所谓文化传统,是指当前依然对人们有形无形地起着影响作用的、迄今为止历史所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性资源及其影响力。这些文化性资源包括物质遗传和非物质遗传,核心是制度惯性、人的素质及“共同的心理程序”。文化传统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力,既可以渗透到人们的骨髓之中,成为遗传基因,也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发展形成推力或阻力。

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一大文化传统因素:科技

科技因素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之重大毋庸置疑。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明了蒸汽机,开动了各种机器生产和火车引擎,成为近代引领世界的强国;电的发明是美国崛起的重要推动力,二十世纪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了美国对现代科技的贡献,同时也使美国的发展犹如插上了翅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与社会的科技革命使中国迅速崛起,中国人的步履比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速。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国及其相关组织和个体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可以相信,这一定是人类工作效率一次史无前例的巨大飞跃。

各国对科技因素的重视或发明、创新、利用等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以中国为例,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一直偏重于礼教诗乐,科技相对落后,社会进步慢,工作效率低。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得到重视,我国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号称“新四大发明”的高铁、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就是现代科技创新及促进工作效率提升的例证,这些对于中国人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都是极大的颠覆。

但是,对于在工作效率方面影响深远的科技因素,无论是在创新创造方面,还是保护利用方面,中国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未来世界竞争的新兴技术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等。目前,发达国家纷纷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地展开竞争,中国也对此高度重视。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战略层面的问题。

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二大文化传统因素:管理

管理因素包括管理模式、制度、技术、流程,以及组织结构、决策行为、领导风格、沟通方式、组织文化等。若深究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首要当推引入竞争机制及其是否充分运用。凡是引入竞争机制并充分运用的,工作效率将得到快速提升,反之则不然,中国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具体的管理方式对工作效率也有极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传统的大包大揽式管理,或按照行政机构模式进行的管理,如行政命令、直接指挥、身份管理、人海战术,或者以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文山会海式管理等,都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特别是目标管理、人岗匹配优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和丰富化、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等方面,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作用尤为显著,我们也可以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各大国的管理不尽相同,它受到本国传统的强大影响:美国的竞争对手关系的传统;欧洲大陆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日本的家族传统;英国的俱乐部传统”,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管理,不同的管理又深刻影响了不同国家及人们的工作效率。

在以产品大生产和制造业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或地区,日本式管理应该占有较大的优势。日本曾以同时做到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从而实现有效经营而称雄全世界,并以精细的内部管理,特别是温情主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周到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而赢得世界性的赞誉。然而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日本的主妇型管理愈来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在需要开拓与竞争的年代,单靠内部管理与技术及产品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有战略眼光和创新勇气,即大丈夫精神。

美国式管理恰恰具有这种大丈夫精神。这种管理方式具有战略眼光和理性的操作计划,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与人才,更好地适应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美国跨国公司建立了世界性的产品与技术标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都比较高,这与其“大丈夫型管理”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美国政治开始偏向孤立主义和保守主义,这是脱离“大丈夫型管理”的开始,未来,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将越来越大。

中国是一个崇尚权威的国家,并且有几千年的“中庸”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反映在管理层面,就是所谓的“家长制管理”。家长制管理的优点是灵活、实用、决策快速,但又有不确定性和非规范化等缺点。好的“家长”能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兴旺发达,不好的“家长”则可以使一个好企业倒闭破产。人存企兴,人亡企灭,这是中国企业的规律。所以中国的家长制管理也许适应于一时或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或许并不适合全球化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

中、日、美的管理模式尽管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和不同的结果,但各有千秋,很难断定孰优孰劣,主要看其适应的对象与时期。也许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或行业,对中、日、美管理模式评价的极大反差。所以,如果要实现管理模式对工作效率的促进和提升,并不一定要照搬某种特定的管理模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运用,特别是进行管理创新。

影响工作效率的第三大文化传统因素:人的素质

人的素质包括敬业、忠诚、认真、进取、努力、刻苦、奉献等品格精神,也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胜任能力,还包括团队合作、沟通、学习、习惯等相关特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胜任特征领域的研究表明,人的素质对工作效率具有巨大影响。一个具备相关胜任能力和良好合作特性的团队,其工作效率往往事半功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无疑是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同时无疑也伴随着一定的浪费和挫折。对于新一代员工,我们应尤其重视认真、进取、合作、沟通等素质的培养,而相关企业、机构、组织,也同样需要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应坚决杜绝执法不公、朝令夕改、懒政怠政,甚至腐败违法等问题。这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个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而言意义重大。

人的素质有些是天生的,但大多数是后天培养的。德鲁克曾指出:“现代史上所有早期经济大国——英国、美国、德国,都是通过在新技术领域居领先地位而崛起的。战后的经济列强首先是日本,然后是韩国、新加坡——都把自己的兴起归功于泰勒的培训。它使它们能很快就让基本上仍是工业化前的、低工资的劳动力拥有世界级的生产力。”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措施,基本都与挑选工人和如何培训有关,也与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有关。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得益于培训,得益于提高个体和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这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所证明的基本结论。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同样得益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和培训,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关键节点上,我们不禁深感使命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

影响工作效率的第四大文化传统因素:理念思维

所谓理念思维,包括价值理念、心智模式、思维方式、传统习惯、制度文化、民族精神等。比如,关于一个星期是从礼拜天开始,还是从礼拜一开始的观念差异,就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管理取向。如果我们秉持“一个星期从礼拜一开始,经过礼拜天的休息,再到礼拜一”的循环观念,那么就意味着人一生或所有的相关周期是“工作—生活—工作”的循环模式,生活或休息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相反,如果我们认为一个星期是从礼拜天开始的,则是“生活—工作—生活”的循环模式,人一切行为的起点是生活,终点或目标也是生活,而工作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生活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已。这应该就是数千年来东西方社会发展与人类行为出现重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深刻影响了各国人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如果我们看到中、日、韩等东方国家的员工在节假日仍在加班加点地干活,挂出“二十四小时营业”“年中无休”的牌子,喊出“五加二、白加黑”的口号,我们不会感到奇怪。而如果我们看到或听到欧美西方国家的人们也这么做,就可能会十分惊讶。这主要是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思维理念的不同。

那么,时间上的投入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总体而言,工作效率的提高应该是与时间投入的减少相对应的。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进程将势不可挡。以近年网络热门的阿尔法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为例,阿尔法GO的工作效率,包括学习效率、分析效率、判断效率、计划效率、执行效率等,无疑胜过人类千万倍。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人类的力量。为此,改变传统的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观念,将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规范化与法制化观念也是促进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对应于因人而异的工作传统习惯,或依靠“关系主义”的人治工作环境,规范化、法制化大大降低了不确定性,使办事流程可复制、工作职责可移转,特别是与集聚效应相衔接,更加有效避免了政出多门、多头分断、办事跑断腿等不正常现象。

具有农耕文化特性的民族,比较倾向于田园诗式的“自给自足”的工作理念,其传统的沟通观念也是暧昧的,总是习惯于不言自明、以身作则、榜样力量式的沟通方式,而“差不多主义”或“中庸主义”的存在,也导致遇事拖拉、议而不决等弊病。相反,凡是经历了工业革命洗礼的民族,则更加倾向于专业化、职业化的分工协作,其沟通观念也倾向于追求量化、相信科学、直白简洁,强调契约精神。这种市场化、法制化的理念对于工作效率的稳定和提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②[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著、马风才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③林新奇:《管理学:原理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年。

④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效率   因素   影响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