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时事洞察 > 正文

从“文人议政”到“参政议政”:“五一口号”的发布与知识分子转向

【党史随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1948年前后,中国各民主党派完成了从反蒋到拥护中国共产党,从奉行中间道路到认同支持中共领导等历史性转变。中共所发布的“五一口号”也以其释放的历史信号及拐点意义,在中国政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七十年前这一历史事件,各民主党派并非被动出场的“他者”。面对共产党的召唤,无数性格与作风迥异的个体能够做到殊途同归,绝非偶然。作为知识分子聚合的政治空间,各民主党派有着相近的文化基因,知识分子内核为民主党派打下了深刻而又特殊的烙印。从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到北上参加新政协是近代知识分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一次集体行动。在此前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完成了从“文人议政”向“参政议政”的转向,部分知识型政党亦初步实现了现代性整合。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找近代中国出路的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保守知识分子、自由知识分子以及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不仅追求思想独立,也要“政治上之民主与自由”。“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创办时论报刊、组建政党与民间社团,均可视为参与政治的努力。但在近代救亡图存的语境之下,民主、自由显然都要让位于爱国,即便是认同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自由知识分子,其情感出发点依然离不开民族主义。

抗战爆发后,知识分子“统一压倒民主、自由”的思路逐渐明晰。抗战胜利后,国际环境好转但国内政治生态仍趋于复杂,知识分子参政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爱国知识分子推动了各民主党派的建立,并较多承担了党内事务。而从成员上看,不只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具有知识分子政党的性质,即使是以“农工为中心”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也长期以知识分子为核心力量。国民党独裁专政、分裂国家的行为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的诉求产生激烈冲突。1946年底到1947年初,各民主党派以内地报刊为舆论阵营展开辩论,最终初步达成了放弃中间道路、拥护中共领导的共识。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向各民主党派发出诚挚邀请。毛泽东亲自参与文本的修改过程,他字斟句酌,对全文进行了三处修改,其中最为关键的修改在第五项。他将原文“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