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论“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医疗卫生服务(6)

目前,国际社会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发展的制度安排及其规制措施。相关经验证明,在推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明确行为边界是不可缺失的;但在对其监管过程中,切忌设置新的围墙,遏制“互联网+”自身的开放属性。当然,环境宽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上述监管政策的出台便是一个典型信号。

在医疗服务实践中,临床治愈不是唯一目的,其最大的价值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作为一种工具,“互联网+”相关技术参与的医疗服务项目与程序可能极其有限,仍有许多医疗服务不能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改变医疗服务的本质;但“互联网+”技术可以促进医疗服务更好地以患者或健康为中心,且在健康促进与增进健康素养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甚至可能重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在理论上,人类社会的进步往往是基于生产工具的变革与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基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逻辑,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必然会改变传统的生产关系。作为一种工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拓展与延伸了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健康覆盖范围,并通过其服务要素的调整与管理体制的转型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本质,改变了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以及医生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医改或健康治理的动力,促进了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机制上的变革与创新发展,并改变了医患之间的时空理念、交往方式以及信息获取途经,促进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并构建了现代社会健康治理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整合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关键要素,重构其管理体制与治理机制,并以此来改善服务质量与效率。因此,医疗卫生服务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将促进存量资源的结构调整,以及增量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与健康治理模式,而不再是传统医疗卫生体系的补充和延伸。

在实践中,对推进“互联网+”相关技术应用也一直存在众多的争论。如希望盘活存量、提高效率、共享资源,又担心医疗质量问题和监管缺失;希望方便就医,随时随地咨询,又质疑诊疗效果与提供者的法律责任;期待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又对个人隐私泄露和数据质量担忧;期待网上处方、移动监测、送药到家,又对药品质量、医保支付、监督管理等众多环节不放心。所有的争论都折射出人们对医改,特别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注,也充分体现出在传统管理体制下,人们对“互联网+”相关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矛盾与尴尬心态。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秩序、规则之间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但传统的机构、制度、机制、规则仍在起主导作用;而新的机构、制度、机制、规则在不断产生,并成为促进其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变量。“互联网+”相关技术作为一个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的最佳引擎,如果沿袭这种传统体制上的发展路径,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障碍,甚至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医疗卫生服务涉及与生命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受到社会、政策等因素的强烈影响,也是一个容易产生争论且难以形成共识的禁锢领域。因此,“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关键不在其技术,更需要解决其宏观层面的法律与相关政策问题以及传统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体制与机制创新,但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政策建议

“互联网+”相关技术正在深刻渗透或改变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并已成为深化医改、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新动力。但“互联网+”相关技术要有效地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促进其创新发展,必须加快其传统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否则,其发展会面临较大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更新和社会发展,唯有转变理念才有创意创新,才有出路。因此,基于国家“互联网+”的强国战略思想,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事业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指引,实施创新驱动,整合资源配置,从技术、经济、标准、政策、人才、安全等方面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