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前沿理论 > 正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

记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国民素质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潜力,意义深远。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面临着哪些挑战?

李佐军: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我国主要有三大挑战:

——“粗”与“细”。要有统筹全局的气魄,也要有抽丝剥茧的细致,将顶层设计与个体努力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保障条件很多。在鼓励个人奋斗的基础上,无论是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制度层面的支持,还是资本、土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要素层面的支撑,抑或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分工深化方面的配合,都缺一不可。既需要顶层设计,完善发展环境,也需要个体努力,抓住发展机遇,挑战性极强。

——“快”与“慢”。要鼓励“踮踮脚”,也要鞭策“加速跑”,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我们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间、城乡间、各群体间差距较大,很多地方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一样,有些处于工业化甚至是后工业化阶段,有些还在工业化早期。这就导致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发达地区可能只需抬抬脚跟,而贫困落后地区则要奋力奔跑。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地区特点,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尽可能缩短同步发展、共同富裕的差距,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一挑战。

——“新”与“旧”。要化解旧矛盾,也要培育新动能,将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相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化解存量矛盾,这一过程中难免要付出“阵痛”的代价。如何既保证新旧动能顺利转换衔接,使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又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所有转型期经济体不容忽视的重大挑战。

记者:经过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您认为目前有哪些利好?

李佐军:有利条件主要来自三方面。

从认知层面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形成了广泛共识。十九大报告让大家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变化,明确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个认识统一了,才能真正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切实在发展中解决百姓诉求,补齐民生短板。

从保障层面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拥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产业体系比较健全,物质供应极大丰富,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前提。

从实践层面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智力储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掌握的知识、信息、技能呈指数级增长,这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夯实了智力资源之基。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步稳蹄疾,推出1500多项改革方案与措施,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的四梁八柱已经立起来,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根底。

记者: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千头万绪,抓住“牛鼻子”从哪儿入手?

李佐军:我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理念上,要进一步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政府都应该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要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举措,把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不断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同时,在制度上,要继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制度来保障人的发展权利,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使个体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获得生产要素,让人人拥有共建共治共享的能力。

记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依赖于权利保障与公平分配,必然涉及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些利益固化的藩篱怎么破?“硬骨头”怎么啃?

李佐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要满足人的多维度需求,需要迎难而上啃“硬骨头”,打好一系列改革攻坚战。

完善产权制度是基础,有恒产者有恒心;“放管服”改革要深化,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化国企改革要提速,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很重要,否则相当一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不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如果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财政”依然持续,城市居大不易,城乡居民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司法改革要到位,让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有,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关乎公平分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关乎风险防范;加强社保制度改革,关乎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医疗、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等,这张兜底的网必须织得又密又牢。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