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优化政务环境和政府服务要更加全面

十八大以来,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公共服务的力度,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方向,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及政府工作水平。推进综合政务大厅建设,在“两集中、两到位”的基础上,实行对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一口受理”、全程服务。逐步将实体大厅的功能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改革,我国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新气象。从2013年开始,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实现5年连增,2017年上半年达到887万户,每天新生的企业达到1.6万户,这个数字比2013年全年数多一倍。据《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127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可衡量创新成果综合指数排名中,中国居第22位,比2012年提高12位,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

十九大之后,政府将继续优化政务环境和政府服务。一是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各类服务事项预约、申报、办理、查询等全流程网上运行。二是发展综合性政务服务,把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结合起来,解决政府服务“碎片化”问题。三是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将政府所有事项都建立内容的标准、程序的标准、管理的标准、时限的标准,提高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预期。四是按照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权力结构和机构改革要有大举措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建立职能有机整合的政府大部门体制,完成了撤销铁道部的任务,将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合并,将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一共减少了4个正部级机构,其中内阁部门减少2个。本轮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5个,加国务院办公厅,政府瘦身又推进了一步,大交通、大社会、大健康的管理格局基本形成。省级以下政府也相应进行了机构改革。这一轮机构改革与2008年的改革推进力度大体相当。连续几轮的机构改革,使得政府大部门制的框架已初步呈现,有效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组织结构的优化,以及各部门职责关系的协调。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还没有到位,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机构的关系尚未理顺,需要用大力气深化改革。一是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按照整体性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机构,解决“政府权力部门化”的问题,解决一些部门之间存在的多头决策、分散管理、重复执法、政资不分等问题。比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在推进部门外延变迁的同时,抓紧部门内涵式改革的深化,加强大部门内部司局的职能调整,使之运转更加协调。二是进行纵向行政层级的改革。中央将依法扩大省级政府及市县等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使地方各级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使承担的职能、责任与赋予的权力、人力、财力实现均衡适当。三是进行横向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将统筹安排党委、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在省市县探索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构进行合并,或合署办公。四是新设置急需加强职能的机构。为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将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五是推进先行先试改革。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行政改革自主权,推动先行先试,探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引领改革开放形成体制新格局。六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按照分类原则,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