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教育参阅 > 正文

在中科院的旗帜下谱写育人新篇章(2)

——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办学探索与实践

育人之基:严谨求实   幸福有爱

科学的育人探索必须以严谨求实为准则,以幸福有爱为准绳;科学的育人之道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赋予孩子们快乐和智慧的人生,我们的教育不能看一时之成败,更要看学校教育给孩子成年之后带来的变化,我们不是为了获得好的评价而做我们的教育,而是为了培养以后的好公民,着眼于孩子一生幸福的发展。我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有情怀的,我们做的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事业,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我们带着爱前行,带着理想奋斗。

科学的办学追求必须有爱的积淀和滋养,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本着“有爱才有一切”的办学理念,让科学的追求与爱的光辉协同生长。无数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青春与汗水浇灌着学生们的心田,用善良与执着传递着爱的火种。一摞摞教案,是智慧的执着;一声声问候,是热切的关注;一阵阵掌声,是努力的拼搏;一滴滴汗水,是劳动的硕果。“爱”是温暖世间万物的源泉,“有爱才有一切”是中科院附校科学育人的核心理念。这种爱恰如春雨润泽万物般,影响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学校有一名学生特别爱探索生物科学知识,他能准确地说出学校里有八种蚂蚁,分布在什么角落,每个种类的蚂蚁的结构是什么。在老师们看来,这是一个在生物方面有着特殊爱好和追求的学生,学校创造条件呵护科学的幼苗,联合中科院相关院所的生物学博士给予这个学生一对一的专门指导。学校还将不断探索创新人才特殊培养计划和机制,打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壁垒,让科学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沐浴着爱和幸福的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

幸福源于心中所爱,这里的爱包括爱自我,爱生命,也上升到爱他人,爱祖国。身心健康、心灵和美是幸福的首要原则。学校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积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学校把身体健康放在学校育人目标的首位,从提高体育课、课间操、大课间活动质量入手,保证开足体育课程,监控体育课质量。有了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和美的心灵,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请本校教师和专家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讲座,还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指导。心理老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心理教育活动,进行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的个人幸福感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密相连。学校注重爱国教育,致力于培养堂堂正正有骨气的中国人。2015年9月18日,学校抓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契机,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联合组织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唱响国歌主题教育活动。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启发师生们在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中,思考我们的责任。国旗卫士讲国旗,国旗卫士传递国旗,更是激发了莘莘学子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满腔热情。

学校落实工会工作,推进健康幸福工程,让幸福有爱的学校文化成为一种灵魂的指引,给学生和老师们以内在的鼓舞和激励。学校开展“校园之星”、“工会积极分子”的评选和“校园达人”的风采展示,广泛宣传校级“巾帼之星”,推选区级“巾帼之星”候选人,给老师们更多的幸福获得感;学校强化服务意识,扎实推进“幸福工程”“温暖工程”“师生健康工程”,打造幸福有爱的温暖校园。学校推出名师名家工程,聘请全市各区县的三十多位特级教师、名师名家等深入学校手把手指导教师、教导学生;师生身心健康工程,关注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推出营养膳食,打造一流食堂,提倡合理运动,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这里,亦动亦静都幸福,亦学亦玩总相宜;科学素养工程,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的神圣殿堂,感知科技的神奇,感受科学的美好,在这里,七八岁的孩子可以与七八十岁的院士亲切对话,畅谈科学梦想,让孩子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美好的远方。

当下,为孩子们找回幸福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本着这样的追求,中科院附校不断探索科学育人道路,让阳光普照每一个心灵!让学校每一位师生都能幸福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在这里,爱的阳光洒满学校每一寸土地,爱的雨露滋润每一个美好的心灵。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与幸福,学校丰富评价机制,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期末得到至少一张奖状,不管是“品行端正”还是“热爱劳动”,不管是“勤奋学习”还是“热爱集体”,在这里总有一个荣誉属于你,总有一份幸福伴随你,因为总有一份爱关照着你。

头顶绚丽梦想之星空,脚踏教育实践之大地,我们在教育发展的路上一路耕耘、一路探索,只为把爱播撒,只为把幸福传递。“童话里的世界五彩斑斓,雨露下的花朵扬起笑脸,我们是阳光少年,快乐地成长在美丽的校园;我们用歌声许下心愿,我们用智慧描绘诺言……”,每每聆听《阳光少年》的欢快旋律,我都会在心中描绘中科院附校学子的精神面貌,恰似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五色斑斓。

梦想之路:科技创新    决胜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创新是强国富民的关键。中科院附校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创建而成,旨在利用中科院得天独厚的智库和科研优势,充分发挥科技精尖人才的专长,使几代中科院人积淀的科学实力与科学精神在我校得以传承和发扬。学校本着打通基础教育链条,启蒙科学理想、培养科学精神,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追求的莘莘学子打造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发展之路,让科技之光照耀基础教育的沃野。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中科院附校把科学素养培育工程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之一。科学素养工程的建设依托学校“名师工程”的推进,力求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师,形成学校推进科学素养培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围绕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育人使命,中科院附校扎根中国科学院这片沃土,深入开展“走近院士,走进院所”等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室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基地,走访了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徐冠华、王启明、周成虎、庄文颖等一批科学院院士。在中科院科普体系的支持下,学校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传播部门,开展了“科学家进校园”“科学人讲坛”等系列活动。一大批科学家走进校园,直接参与学校科技课程的建设,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学校师生走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学校师生走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依托中科院雄厚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学校把“科学见长”作为发展的特色,强调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形成科技教育特色,自觉把直面“钱学森之问”、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责任与担当。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青少年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服务生活的能力,让科技创新成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为此,学校完善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组织纸飞机结构培训及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探索中体验科技活动过程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校组织的科技节活动,使全校师生形成倡导科学,弘扬科学,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学校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2015年7月、12月、2016年6月、7月,学校组织近800人次学生前往云南西双版纳、深圳大亚湾、海南三亚、鸡西兴凯湖、山东青岛、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开展科学探索实践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中科院野外台站,就海洋生物、热带动植物、湿地生态、草原生态现状、鸟类保护、植物多样性等内容向台站老师学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制作动植物、海洋生物等标本,开启探求科学知识奥秘的学习之旅。

中科院附校注重科学思维的启迪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科学的梦想植入稚嫩的心灵,将创新的种子洒在希望的田野。2016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聘请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科技与创新讲师团开展了“小小发明家,未来科学家”创新教育课程。教授们帮助同学们建立了基本观念,帮助孩子们改变固有的思维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校园科学素养培育工程,“快乐之旅”系列活动,环保小卫士、博物馆小讲解员等活动启迪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走进院士”“科学家进校园”“文化创意进校园”“漫游首都博物馆”以及纸飞机比赛、小小种植园等实践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回眸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三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坚守教育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以科技特色促发展,是学校不断前进的基础和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科技做强大的支撑和后盾,国家的兴旺昌盛需要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胸怀报国之志、手握科技创新本领的优秀创新人才,才能实现伟大中国的复兴之梦。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是要面向明天,决胜未来的优秀公民,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永远饱满的好奇之心,不断地把未知变成已知,把梦想变成现实。我们的科学一步步实现着人类经久不息的梦想,我们的教育就是带领学生把一个个摄人心魄的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在中科院的旗帜下,我们中科院附校人秉承优良的科学基因,继承科学的崇高追求,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孕育和实现科学梦想的时代重任,带着家国天下的情怀与创新追求的使命阔步前行!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盟盟]
标签: 新篇章   中科院   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