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独家】以历史自信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核心提示: 党的历史自信源于战胜各种困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源于历经挫折所磨砺的意志品质与自我革命精神。强化历史自信的目的,就是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揭示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内生逻辑;深化对“四个自信”的研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内涵。

党的历史何以自信

思考党的历史自信需从党的建设的逻辑起点入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它的目的就是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共产党人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主义革命传入中国后,信仰的力量使得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延安时期,数以千计的知识青年从上海、重庆等大都市,突破国民政府与日伪的封锁,奔赴延安,那里条件虽苦,却是他们心目中的“赤脚天堂”。可以说,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无私奉献精神铸就的革命实践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历史自信就是对党的行动历程的自信。

党的历史自信源于战胜各种困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自鸦片战争以来,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直至抗日战争;如毛泽东所言,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谁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施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面对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与社会改造中取得的成绩,任职边区政府教育厅长的民主人士柳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这里看出了中国民主发展的前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根据地政权的赞叹。1944年,美国《时代》杂志驻远东首席记者白修德(即西奥多·怀特)在考察延安后坦言,相比国民党,共产党是“光耀四射的”,访问延安的人士,仿佛“是逃脱了国民党的压迫,进入到光明的地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建成了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奠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自信不代表共产党人在历史上不能犯任何错误。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中,更多的时间是敌强我弱的态势,以弱搏强决定了不可能每次战斗都取得胜利。一段时期内,在失败中摸索、蓄积力量可能是革命的常态。同时,对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改造乡村社会与政权建设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这一过程中,无疑会因经验的不足,而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检讨挫折生成的原因,正是为了今后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事实上,恰恰是挫折磨砺了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自我革命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历史自信   改革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