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邓纯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2)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临着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新任务新目标。要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今天,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新形势新环境。在国际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凸显。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和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社会思潮激荡烈度在增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难度加大;经济发展和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这些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在人们思想层面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何防范和解决好新形势新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这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要问题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制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规划以及实施这些规划的工作方针、政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的各项改革举措,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各方面,究竟哪些政策、制度需要调整、改革,即改革内容的确定,包括改革方式的确定、如何改,以及目标确定、改成什么样子等,也只有而且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进行科学分析,才能确保改得正确,改出好的效果。我们的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全部工作,国家管理、社会治理、经济调控等活动,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才能方向正确、举措得当,才能取得有益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积极效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大力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社会思潮。30多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出现。因此,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背景的人们因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不同,会偏好和选择不同的社会思潮。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这些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无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安全,不反对党和党的指导思想,不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允许其存在。但是,一定要始终记住:我们绝不能把市场竞争中不同主体的地位平等观念引申至此,将所有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一样,在对人们行为导向上理解为平等地位,绝不能简单地让人民自由去选择社会思潮,绝不能单纯地让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自由竞争,对人民、对青年放任自由地产生影响作用,而是一定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对各种社会思潮,我们必须加以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社会思潮要立场鲜明地进行批驳和斗争,对其他社会思潮应该加以科学而有效的引领。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包括:在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鼓吹政治多元化,主张搞资本主义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反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吹新自由主义,主张全面而彻底的私有化,以消解公有制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建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张普世价值和思想文化多元主义,以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社会建设上,主张公民社会,搞多元主体治理社会;在生活上,大搞消费主义,主张利己主义,以消解集体主义。这些错误思潮,说法不完全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想削弱、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于这些错误思潮,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心并与其作坚决斗争。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不断地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得以坚持和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立足现实,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发展的,不是停滞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是僵死的教条;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远未结束。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背景。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发展新要求,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只经历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在伟大实践中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界要承担重大责任。思想理论界学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研究和宣传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发挥作用过程中,我国思想理论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形成了不可比拟的优势。面对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思想理论界必须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和作出其应作的贡献。为此,思想理论界首先要进一步做好“四个分清”工作,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便于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其次,要学习好、领会好、研究好、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用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来源:《前线》2016年8月增刊

网络编辑:岚河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