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邓纯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95年来披荆斩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拓出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内的中国发展道路,相继取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三大历史贡献”都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已走过的95个年头的征程中,辗转东西南北,饱受错误与失败的煎熬,但终究披荆斩棘,走出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中国共产党95年全部奋斗历史,可以概括为干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取得了相应的三大历史性贡献,导致了“三个深刻改变”。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成为被帝国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共同奴役的对象。为救亡图存,各路仁人志士举起各自的“主义”旗号,努力过,斗争过,甚至流血过:禁烟运动失败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了,洋务运动失败了,维新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失败了。如此多失败验证了如此多“主义”不适合中国实际,不能救中国于危亡。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人民才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从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仅由小变大、由弱渐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还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经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近30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出现过曲折、出现过失误,但这种道路的探索不仅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物质基础,而且从理论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准备、经验教训。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进入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新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开启了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入了一条发展的快车道。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速达到9%以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经济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世界经济总量占比在逐年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15.5%,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2015年GDP相当于美国的63.4%,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此外,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改革开放不仅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95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其成功的原因很多、经验很多,但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正是“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也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任务,找到正确的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全部方略,能够正确应对各种风险、各种局面和挑战,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及时修正出现的错误,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由此可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坚持,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永恒的精神动力。

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力量?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绝大多数人参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无产阶级运动的科学真理;它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指出了人类获得最终解放的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还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原则性的蓝图描绘;它不仅是代表全体劳苦大众的新世界观,而且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力量如此强大的最主要表现是它与生俱来的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能科学解释世界,而且在实践中积极改变世界。

总之,中国共产党95年全部奋斗历史,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归根到底是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十月革命前苏俄经济水平远不及德国和法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在苏共领导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到1936年赶超德法两国,并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基础。这些成就不仅保证了当时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为战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再次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之一。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共产党执政74年就在一夜之间垮台,并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仅有20万党员能夺取政权、200万党员能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的苏共,却在有2000万党员时丢失了政权?

究其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难辞其咎,西方一直在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但“和平演变”只是外因,外因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内因。许多学者都在苏联内部寻找原因。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中忽视了经济建设,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苏联共产党内部腐败盛行并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权贵集团。还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缺乏民主,搞专制独裁。客观讲,这些学者分析的这些原因都部分或不同程度地存在,都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必须确认,经济社会上的困难、民主和法制上的问题,都不足以导致一个强大政权的瓦解和国家制度的崩溃。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诸多档案的公开,随着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事实真相了解的增多,越来越可以确认,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苏共在西方“和平演变”政策下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放弃是逐步的,主要始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戈氏上台后,首先提出改革“新思维”,推出一套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方案。此方案最核心内容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在这条核心原则下,否定共产党一党领导,搞多党制,实行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否定经济上的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搞全面私有化,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放弃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行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在全党的党员干部中动摇,整个社会理想信念也在动摇、思想极度混乱,全体党员和人民对自己曾经坚持过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不是动摇就是抛弃。在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共主导下,苏联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地位,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酿成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是不是如愿实现当时所幻想的国家强大、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目标?现在距离当时剧变已过去25年,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整个苏联地区非但没有实现目标,而且从此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综合国力停滞不前,绝大多数普通人民生活水平严重倒退。1990年俄罗斯经济总量为中国的4.5倍,2014年中国为俄罗斯的5倍;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停留在1988年,1997年俄罗斯人口出生率比1991年下降30%,男性人均寿命从1991年的63.5岁降到1996年的59.6岁。

苏东剧变给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很多的教训,其中最主要的教训就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衰亡,往往是从正确指导思想的放弃开始,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仅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存亡,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