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山水文化有何独特价值

核心提示: 中国山水景观千姿百态,各地山水文化的价值也各有侧重,这些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山水文化的价值,就要在更新传播理念、打造传播品牌、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主体、丰富传播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摘要】中国山水景观千姿百态,各地山水文化的价值也各有侧重,这些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山水文化的价值,就要在更新传播理念、打造传播品牌、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主体、丰富传播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山水文化 价值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传统文化悠久丰厚,与山水文化相得益彰。自然与人文的两大优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山水文化。山水文化是一种以自然山水及其与之相关事物为观照对象,体现人对山水客体认识审美等诸种反映的一种精神现象。

山水文化的多重审美价值

山水文化作为客体对象的反映,具有多种属性,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由此,也赋予了其教育、哲学、经济、环保、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

思想教育价值。在传统文化中,“国家”的概念经常用“山河”“江山”来表述,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等。历代仁人志士都把爱国情怀寄托在山水之间,观山河之色即睹国运之盛衰,览江山之情即抒社稷之忧。诗人也往往把他们对祖国的挚爱投射到具体的自然山水,使山水成为爱国之情的最佳载体。

人格陶冶价值。山水之美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完善现代人格的功能。古代先贤已注意到山水审美活动与人格道德修养的契合。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刘向把水的特征与人格精神相类比,说水“似德”“似仁”“似义”“似智”“似勇”“似善化”,认为自然山水与人的精神人格是相通的。古代很多先贤都以山水来寄托人生境况和胸襟怀抱。杜甫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曰:“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都把泰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投射对象,诗中的泰山镌刻着诗人的人格印记。

哲学思想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哲学思想是山水文化的核心要素。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和道家的“道法自然”观、逍遥山水观,使人们意识到山水之中就蕴涵社会伦理之法、宇宙万象之理。在对自然山水的仰观俯察中感悟到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怀”,达到“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的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名山僧居多”,历代高僧大德在山林间参禅悟道。自然山水既是他们参禅的外在环境,又是他们悟道的心灵桥梁,中国山水文化融汇了儒、道、佛三家之义,追求人与天地万物的同一。

旅游经济价值。山水文化的经济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价值,二是山水文化产品价值,三是山水文化的衍生价值。在旅游活动中,人们观赏自然风景,追蹑前贤遗踪,了解与山水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获得审美愉悦。有文化底蕴的山水景观更令人游兴盎然。近年来,山水文化艺术品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普遍追捧,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山水文化还会产生一些衍生价值,如与名山胜水相关的园林盆景、饮食文化、民间制作等,都是山水文化派生的边际效应。

环境保护价值。中国山水文化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敬畏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周易》中有“咸卦”,孔颖达疏:“以山感泽”,意为山受水的润泽。在古人看来,山与水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可以滋生化育万物,“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的“乐山”“乐水”之说、朱熹的“天地万物,本我一体”都是把自然界的山水与人的生命价值联系起来,视山水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国人相信宇宙本身具有它自己的机理和创造能力,因而他们始终坚持某种从学者理性观点来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论点,即“物质”本身是有灵性的。这种“敬畏自然”“山水有灵”的观念与后现代主义“把物质自然和生命融为一体”的思想不谋而合、遥相呼应,后现代宇宙观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生命,重新纳入到自然中来。这对我们今天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青山绿水,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艺术审美价值。山水文化的审美形态表现在文学、绘画、园林建筑诸方面。自然山水对中国文学艺术和审美传统的意义尤为显著。“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魏晋以降,山水审美意识觉醒。山水诗熔儒道释于一炉,由谢灵运、谢朓发轫,是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由“错彩镂金”向“芙蓉出水”转化的开始,经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的承续发展,名家辈出,佳作如云。山水诗倡导自然、恬淡的风格,用以表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情趣,陶冶出以恬淡自然为旨归的民族审美传统。

提升山水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路径

中国山水景观千姿百态,各地山水文化的价值也各有侧重,这些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播。中国山水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是“地因文传”“地因人传”的单向度传播,传播的覆盖面受到很大局限。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山水文化的价值,就要在更新传播理念、打造传播品牌、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主体、丰富传播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更新传播理念。为了使山水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魅力,政府或主管部门要创新传播理念,注重山水文化的传播质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本地山水文化的魅力。尊重山水文化的传播规律,根据本地山水的环境、交通等物质条件及文化特色,采用恰当的传播媒体和手段进行传播,制定科学的山水文化传播战略,并把这一战略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蓝图中,使山水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子系统产生互动和交流。

打造传播品牌。山水文化的传播要立足于自身的内在价值,这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其丰富的底蕴,寻绎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建设能彰显其潜在价值的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传播品牌。从经济角度看,传播产品其本质也是一种“商品”,也需要打造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招徕顾客群,开拓市场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拓展传播渠道。山水文化的传播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实现多媒体联动传播,利用不同的传播媒介围绕同一传播内容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不相同的传播方式,调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的媒介,跨媒体合作传播,对本地山水文化进行反复渲染传播,形成舆论合力,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交叉立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有利于本地山水传播的“舆论环境”,提升山水文化的知名度。

扩大传播主体。当前,各地山水文化传播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旅游部门,其传播的视角是发展旅游业,提升经济效益。要真正实现山水文化价值的全方位传播,除了政府和主管部门外,需要各种文化传播主体参与其中,如文学家、艺术家的有关山水的文艺创作,学者围绕山水文化的学术活动,学校举办的山水文化讲座、论坛,商家对山水文化纪念品的制作和销售,不断壮大传播主体的队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应特别重视发挥游客、驴友等受众在山水文化的再生产及传播中的角色,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自媒体平台晒照片、谈心得,提升山水文化的影响。

丰富传播方式。山水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又促进了山水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实现。山水文化传播可采用的方式有各类媒体广告宣传,旅行社的观光旅游活动,组织学者就本地山水文化著书立说,开设讲座、论坛,鼓励文学家、艺术家以山水文化为题材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等等。这些方式有利于使山水文化传播的过程受到多元维度的支撑。

大众传播是一个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每一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力的集结点。通过上述各种传播手段的创新和实施,才能形成“传播力”的集结,产生山水文化传播的“场效应”,促进山水文化价值的实现。

(作者为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基地项目(项目编号:YG2016146B)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②邢汶:《东林诗钞》,北京:中国书店,2014年。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中国   山水   价值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