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球化时代儒家文化的使命

核心提示: 儒家文化中的许多文化精髓是拯救人类灵魂沦落的一剂良药,必须正确地理解传统儒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价值,更好地挖掘儒家文化的精髓,探寻传统儒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引领力量,以此推动儒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肩负起更大的文化构建使命。

【摘要】儒家文化中的许多文化精髓是拯救人类灵魂沦落的一剂良药,必须正确地理解传统儒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价值,更好地挖掘儒家文化的精髓,探寻传统儒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引领力量,以此推动儒家文化在全球化时代肩负起更大的文化构建使命。

【关键词】全球化 儒家文化 精髓 使命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及影响前所未有,文化全球化已然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儒家文化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其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曾被统治者广泛运用到治国理政中去。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儒家文化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孔子“仁”的精神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文精神

孔子生活在一个思想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的人文思想空前觉醒。孔子不仅继承了夏商以来人文精神的精髓,同时对于“周文”的继承和发扬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文”究其渊源应该是既有原始宗教的元素,又有礼乐文化的内涵,礼教让社会的秩序变得井然有序,乐的熏陶让社会变得和谐而充满善意。孔子让周文礼乐精神的精髓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并让仁爱的意识深入人心,他抓住了礼乐教化的核心“仁”,让“仁”的精神深入人心。

仔细观察孔子“仁”的精神,它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关键要素。“仁”到底体现怎样的精神追求呢?简单的说,“仁”就是一个人对于道德修养的内在自觉,是人与禽兽之间的本质区别,禽兽只有为我的意识,只有以我的欲望为满足,而却毫无慈悲与怜悯的伤害对方。而人具有“仁”的精神则与之大不相同,“仁”所倡导的是仁者爱人,仁者悲悯于人,一切行为的准则以天地良知为引领,而不是仅仅屈从欲望的召唤。具有“仁”的精神的人,一定是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人。忠恕之道是仁的最重要精神属性,这种精神属性主要是将包容与忠诚推广到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家与国家、宗教与宗教、种族与种族、以及人与自然间的一种和谐共处之道。可以说,孔子“仁”的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中国人身上仁爱思想的内涵无时无刻不得以彰显。著名哲学家孔汉斯先生在撰写《全球伦理宣言》时,将两千年前孔子曾经大声疾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在其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仁”的精神已经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文精神。

儒家文化契合于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儒家文化强调“人文精神”,核心在于和谐,而和谐又契合于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人与自然和人与科学两方面都有着很强的意义。

儒家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荀子认为,像水与火这样的自然界事物,虽然也具有“气”但是却找不到丝毫生命的迹象,而草木欣欣向荣虽然能够明显地看到生命的迹象,但是却严重缺乏感知身心与外界事物的能力,人与他们相比较则大不相同,人既有气又有生命,同时兼具知的能力。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天地灵物,人在自然之间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种,它是浩瀚、和谐宇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认为,具有至诚本性的圣贤之人,能够充分发掘本性中所蕴含的智慧,并通过他的教化和影响,让天地间具有灵性的万物也能够各居其所,各守其位,秩序井然而不杂乱,让他们也能够在其间发挥本有之天地灵性,并且以此帮助天地生化无穷的万物。既然是这样的,那么彰显了自己本有天地之性的人,就可以与天地并称,其所蕴含的深厚之德与天地之德相匹配。

儒家的人文思想中更加强调的是天地人的三材思想,天地人同时共生于浩瀚的宇宙之中,本互相生而不相抵触,人和宇宙构成了一个极其完备的整体系统。宋代儒学家认为,人本来就源于自然,人和万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同根同源的,因此,人与万物在本质上本无根本的差别,人与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曾经提出“不见窗前草”的主张,认为仁爱之心应该是一个广域的范围,既包括对于人的仁爱也应该包括对于动植物、砖石、瓦砾等一切事物的仁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去个人主义的人文精神,强调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要因为一己私利而走向外在事物的反面,成为一个自我主义的对立派,傲慢、占有、唯我独尊是违反天地本性的。它更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不相危害。不仅如此,人应该要以大仁、大爱的精神去包容万物,“以水利物而不争”的精神去成就万物,帮助万物,这样的做法符合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

儒家文化体现了人与科学的非对立。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让一些人对于儒家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他们认为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极力倡导和谐、仁爱的精神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还有人极端地认为儒家文化是让中国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有人片面地将儒家文化与科学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去除儒家文化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深刻影响,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得到深入的发展,儒家文化不仅不排斥自然科学,相反,在其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中,早已囊括了科学的元素。

以宋代人文学家朱熹为例,从他的“格物致知”中可以看出,他所说的“物”不仅仅包含了伦理之事,同时也包含了自然之物。他强调“格物致知”中所指的物不仅包括人伦之物,同时也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万物,既重视穷极天地宇宙大道之理,又重视微观自然事物的本有规律,并主张要善于探察宏观与微观之理。他肯定科学所具有的价值,并身体力行研究科学,应该说他在天文、地质、农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非常深的造诣。同样,众多的儒生大家对于科学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灿烂的古代科学技术中可以知道,儒家文化并未排斥科学,反而对科学有着促进作用。

全球化时代儒家文化的使命

儒家文化包容万象,在经历了千年风雨的洗礼后,依然保持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当前,随着科技革命、电子网络等的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伦理道德问题,而这些问题无法使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要求,此时就需要儒家以人为本、和谐思想来指导这些问题的解决,这就是新的时代赋予儒家文化的新使命。

除了在伦理道德方面,在自律方面儒家文化也能很好的指导和规范诸多行为,例如在当前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最为基础的信任,就社会关系而言,人与人的关系被物质至上主义所侵蚀,转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样,家庭裂解、单亲家庭数目越来越多,夫妻关系越来越不和谐等问题也无法使用法律手段强制解决。但是儒家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却可以帮助人们重新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近年来,官员贪腐问题日趋增多,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是官员的自省和自律意识淡漠。儒家文化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训,提倡每个人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思考自己所作所为是否有意义,这对当前的很多官员来说非常有警示意义。由此可见,儒家传统文化能够在监察部门无法直接触及到的领域,很好地弥补规约的缺失。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游戏、动漫,韩国的明星,美国的各种大片相继涌入到中国的文化市场,使得中国本土文化渐渐被外来文化所吞噬。此时,必须重视并运用好儒家文化去打赢中国文化的保卫战,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设立正是儒家文化代表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一个典范,随着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孔孟之道”渐渐成为了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的必修课程。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同时发挥好儒家文化的优势,让其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河北金融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郭沂:《儒学核心价值观历史演变和现代价值》,《浙江学刊》,2010年第6期。

②东方朔:《全球化与儒家文化:一点反省》,《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儒家   全球化   使命   时代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