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正确把握“一带一路”对外宣介中的几个关系

核心提示: 宣介“一带一路”是我国各级媒体的一项重大责任和长期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聚焦实践的推进,也要注重理论的概括;既要秉持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又要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同时,还要全面系统、积极深入地报道和反映“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项进展与成效,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摘要】宣介“一带一路”是我国各级媒体的一项重大责任和长期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聚焦实践的推进,也要注重理论的概括;既要秉持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又要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同时,还要全面系统、积极深入地报道和反映“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项进展与成效,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关键词】“一带一路” 对外宣介 重大理论 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2017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伟大事业、宏大工程,宣介“一带一路”是一项重大责任、长期任务,需要我国各级各类媒体共同努力。

“一带一路”对外宣介,既要聚焦实践的推进,也要注重理论的概括

“一带一路”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很强的伟大倡议,包含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智慧。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早期收获超过预期。在实践上,它推动了区域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有效形式,是推进新型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探索。在理论上,它贯穿着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主要内容的丝路精神,贯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贯穿着互联互通、普惠平衡、创新发展、和谐共存等先进理念。

宣介“一带一路”,既要聚焦实践的推进,还要关注认识的深化,特别是要对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从而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阐释和回答好“一带一路”为何要建、为谁而建、由谁来建、如何来建等重大问题,以及党和政府的相关理念、主张、原则、方案等,努力凝聚更多共识,使“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得到世界人民更为广泛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同时,我们还需进一步阐释和回答“一带一路”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完善创新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不断赋予“一带一路”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为其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对于媒体来说,切实做好“一带一路”的对外宣介,不仅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带一路”对外宣介,既要秉持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又要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中国从一开始就宣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进一步指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一带一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都可以加入进来、参与进去。

截至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或表示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不同于过去某些国家提出和推进的那些着眼于推动和维护少数国家、集团联盟利益的计划,“一带一路”倡议是多数国家共同参与的事业,是普惠的工程,有利于推动所有国家的发展、维护世界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要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与各方开展广泛合作,从而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的发展。

宣介“一带一路”,必须非常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秉持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又要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不仅要顾及沿线国家,也要顾及非沿线国家;不仅要关注大国与发达国家,而且也关注小国与发展中国家;不仅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且还要考虑众多国际组织;不仅要讲“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而且要讲“一带一路”是世界的事业;不仅要展示“一带一路”对中国产生的效益,而且要反映“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好处。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深入挖掘古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使“一带一路”宣介真正符合现实情况,着眼于未来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指出:“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重新发现古丝绸之路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有助于纠正和改变“西方文明中心论”的不正确观念。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依然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探寻不同国家与民族共同发展、交流互鉴的基因密码。

宣介“一带一路”,要深入挖掘古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还原失落的历史,唤起沉睡的记忆,回望曾经的荣光,加强对相关国家历史演变、文化传统、民族特性、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研究和对历史文明兴衰成败规律的探索,重视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经验的总结,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一带一路”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有利于提振相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固然,“一带一路”不能等同或混同于古丝绸之路,但我们始终要看到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使“一带一路”的宣介真正符合现实情况、着眼于未来发展。

全面系统、积极深入地报道和反映“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项进展与成效,正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由于规模宏大、涵盖广泛、历时长久、情况复杂,“一带一路”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从宏观上看,当今世界,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愈发浩荡的时代潮流,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亦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从微观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在推进过程中,不可能每一种合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情都一拍即合、一蹴而就、一举可定,而是很可能存在障碍、出现纠纷、发生摩擦。

宣介“一带一路”,要坚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考虑,坚持客观公正、负责求实,坚持正确导向、正确取向,全面系统、积极深入地报道和反映“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项进展与成效,正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注重传播正能量而不是扩散负能量,促进相互理解而不是加深彼此误解,让全国人民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条件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选择,让各国人民看到“一带一路”是当代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大公共产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当前,媒体尤其要报道和反映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为各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实惠与福祉,及其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和动力。

无论是报道成效还是反映问题,媒体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根据主观愿望来描述客观事实。在报道成效时,媒体既要讲到位、讲充分,又要避免刻意拔高、过于夸大;在反映问题时,既要不掩盖、不回避,又要讲究方式方法、时机分寸,秉持建设性、负责任的态度,避免有意放大、混淆视听,影响问题的解决。对于复杂问题和敏感问题,媒体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慎重稳妥地加以报道和反映,避免引发新的问题;对于歪曲、污蔑我国正确主张和积极举措的错误言行,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澄清和驳斥,防止各种势力以各种形式诋毁我国的良好形象、损害我国的正当利益。

宣介“一带一路”,既要着眼官方,又要注重民间,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作为世界性、世纪性的宏大工程,“一带一路”的建设有赖于更多乃至所有国家的支持和参与。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事项必须通过国家间的协同合作来决定,只有搭好大框架、确立规划规则,在实际推进中才有方向和保证。另一方面,互联互通的基础在于民心相通。合作共赢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民间基础夯实了,就可以带动合作。我们应当看到,当前“一带一路”还没有完全做到广为人知、天下尽知,有的国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解、误解,顾虑、疑虑。

宣介“一带一路”,要求我们多管齐下、多头并进,既要着眼官方,又要注重民间,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对于官方,我们应继续加强对“一带一路”理念、内涵、合作方式、积极作用等方面的阐释,彰显“一带一路”建设与有关国家在发展战略、振兴计划等方面的共同性、一致性,进一步增强其参与的决心、合作的力度。其中,我们特别要针对有关国家的不同态度,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使其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从而减少误解、打消顾虑,更加积极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民间,我们则应继续介绍并展示好“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和实在利益,让相关国家的人民切实感受到“一带一路”于己有利。无论对于官方还是民间,我们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改进文风话风,既要有宏大叙事,又要有生动故事;既要讲情怀,更要接地气,努力做到让人爱看爱听、理解接受。

体现陆海统筹、陆海联动,做到“一带”“一路”并重平衡、有机统一

相比于古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均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先辈们开辟古丝绸之路使用的主要是骆驼、马匹和帆船,那么今天连接起“一带一路”的则是铁路、公路、航路、网路等;如果说“大漠苍烟,驼铃阵阵”“使者相望,商旅不绝”“舶交海中,不知其数”勾勒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盛况,那么班列飞驰、车辆穿梭、飞机往来空中、信息奔流网上等,则构成了今天“一带一路”的时代图景;如果说古丝绸之路还仅仅是陆上、海上,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已经拓展到网上、天上,甚至地下、水下;如果说古丝绸之路主要还是物产的互通有无、人员的来往交流,今天的“一带一路”已经发展到战略规划的相互对接、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如果说古丝绸之路连接的主要是亚欧非、东西方,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贯通的已经是各大洲、全世界。这是一种何等宏大壮阔、生动多彩的景象!

正如古时的“陆丝”与“海丝”有着不同的线路和方式一样,今天的“一带”与“一路”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一带”主要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为依托,经由中亚、西亚通向欧洲,进而延伸到非洲、北美;“一路”主要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经由东亚、东南亚通向南亚、非洲,进而辐射到澳洲、南美。

宣介“一带一路”,要着眼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愿景,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实际进展,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体现陆海统筹、陆海联动,做到“一带”“一路”并重平衡、有机统一,防止厚此薄彼、畸重畸轻。既要关注陆上班列的开行,又要关注海上巨轮的驶出;既要关注内陆枢纽的发展,又要关注沿海节点的建设;既要关注空中航线的开通,又要关注海底电缆的铺设;既要关注我国推出的举措,又要关注他国采取的行动;既要关注邻近国家的情况,又要关注遥远国度的动向;既要关注形势喜人的亮点,又要关注相对薄弱的环节,从而更好地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的全貌,推动“一带一路”延伸得更远、联通得更好。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一带   对外   宣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