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是习近平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在治国理政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以及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等为内涵的人才思想体系。如果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核心,则与之相关的“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有关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
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时讲到,“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希望年轻一代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作贡献。”把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当作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年轻人努力成为高技能人才、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做贡献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把劳动光荣与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并列为时代风尚,并突出了劳动精神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他之前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并列为时代新风的基础上,强调“技能宝贵”同样是时代风尚,特别是第一次提出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重要论述。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空间,引导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当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对提高职工和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
深入学习上述重要论述,不难发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思想贯穿始终。“人人皆可成才”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概念的丰富,对人才标准的校正,对人才涌现的期盼,着眼于“识才”、“爱才”、“敬才”;“人人尽展其才”则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的新的要求,着眼于“育才”、“用才”。这样的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人才的进步性、时代性、实践性、广泛性、群众性、层次性一脉相承,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皆可以为尧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优秀思想一脉相承。
而怎样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思想落到实处?有许多具体的工作去做,在当前,我认为首先要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解决校正人才标准、弘扬劳动精神、推进教育改革三个问题。
二、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校正我们的人才标准。
毋庸讳言,受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社会的成才标准、人才标准是不够完善、不够健康的,如果说片面的“尖子”教育、精英教育曾经对培养一大批创新性人才做出过一定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力不从心。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新常态,进入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大变动的时代。这个阶段加上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加上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支撑。也就是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任务。”要大力倡导“卫星要上天,马桶不能漏水”的科学完整的人才观,我们固然要重视科学家、院士、人文社会科学家等高精尖人才的培养,让卫星上天、蛟龙入海,同时也要高度重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让马桶不漏水、手机不漏电。
当前,我们要注重工匠特别是“大国工匠”人才的培养。“大国工匠”和科学家、企业家一样,同样是优秀人才,是稀缺性资源。从技术层面看,“大国工匠”可谓千千万万工匠中的专家、院士,工匠中的技能先锋、创新群体,是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技术引领者,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重要担当者;从精神层面看,“大国工匠”可谓千千万万工匠中的劳模、英雄,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传承者、弘扬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者。他们不仅是工匠群体学习的榜样,也应是全社会褒扬、学习的榜样。
总之,校正人才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落到实处,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克服人才工作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大国工匠”选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