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问题,正风必肃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铁规矩、硬杠杠”,中央八项规定直接针对“四风”问题划定纪律底线,成为作风建设的制度性标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将作风建设要求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明确禁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十几年来驰而不息地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纪党规体系完善发展,党风、政风、社风持续向好。
一、新时代铁规严纪共同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纪律的刚性约束与作风的柔性引导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向规范制度,刚性约束转型。2012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出,“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标志着制度刚性约束的规范化。
(二)制度建设的新成果。首先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起点,自上而下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解决“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问题,成为长期有效的铁规严纪。其次常态化机制形成。通过民主生活会、党纪学习教育等制度化实践,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确保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持续深化。
(三)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形成新风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并及时公布,彰显了中央徙木立信真抓实做的决心。以钉钉子精神重点整治“四风”,破除特权思想和行为,解决多年未除的作风问题,实现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形成“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广泛社会认同,从严治党的成效显著。
(四)坚持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权。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以严的基调推进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在长期执政中的生机活力。持续正风肃纪,党在解决独有难题中展现清醒坚定,赢得了历史主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强大合力。
二、铁规严纪互为犄角,同向发力于从严管党治党
严明的纪律与中央八项规定在管党治党中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作用互补、执行联动、成效叠加的态势。
(一)定位与作用互补。中央八项规定以具体行为规范为切口,直指“四风”问题,通过明确禁止性条款(如公款吃喝、形式主义)重塑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其成果需通过持续“巡堤检修”巩固,避免作风问题反弹回潮。纪律建设提供制度支撑,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核心的纪律体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升为刚性制度约束,构建起覆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多维度的“带电高压线”,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深化。
(二)协同发力机制。首先,行为约束与制度保障联动,中央八项规定从具体场景切入解决显性问题,纪律建设则通过系统化制度设计堵塞漏洞。其次,教育引导与惩治震慑结合,纪律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将中央八项规定内化为行动自觉,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守纪律、讲规矩”意识;而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中的典型案例查处,则反向强化纪律权威,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效应。再次,政治方向的高度统一,二者均服务于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一根本目标。中央八项规定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政令畅通,纪律建设则通过严明政治纪律防止“七个有之”,共同筑牢“两个维护”的政治根基。
(三)实践成效叠加。党的十八大以来,两者的协同作用已显现为三重转变:一是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化治理。中央八项规定十余年持续发力与纪律制度多次修订。今年3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2025年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这是连续第138个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二是从被动遵守到主动遵循。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实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认知跃升。
三、久久为功,铁规严纪铸就从严管党治党的制度堤坝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推进铁规严纪制度融合、机制创新和文化涵养,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铸就牢固的制度堤坝。
(一)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战略上的定力。从严治党核心在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集中学习并形成长效机制加以坚持,修好党性教育“心学”,从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强化政治纪律规矩,进而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作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约束,持续巩固严的氛围。一是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整治“四风”,纠树并举弘扬新风正气:一体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强化专项监督紧盯“四风”问题顽固性、反复性特点,围绕违规吃喝、公款旅游等突出问题,建立“全链条”监督体系,通过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方式形成震慑。延伸监督触角针对“四风”隐形变异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督精准性。二是制度刚性约束与动态优化,健全风腐同查机制。将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深度融合,建立“由风查腐、由腐纠风”双向机制,深挖作风问题背后的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细化清单管理,分地区、分领域制定“负面清单”和“整改清单”,明确违规行为界定标准,并动态更新制度漏洞,确保制度可执行、可追溯。此外紧盯“关键少数”,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清单,实行“一案双查”强化问责。
(三)运用数据驱动提升效能。纪律教育、监督和执行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做到纪律教育平台化、纪律监督精准化和纪律执行便捷化。构建预警平台,整合财政、审计等数据资源,建立“四风”问题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异常支出、高频消费等实时预警,实现“智慧监督”。纪律教育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开展不正之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总之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党风党纪建设,能够提升严明纪律整饬作风的效能,是防止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
(四)纠树并举与文化浸润。将作风建设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廉政党课等载体,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建立作风优良干部表彰机制,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作风扎实、群众认可的干部,形成正向激励。强化纪律文化培育,建立新任职干部“纪律首课”制度;开展“作风建设体验日”,推进“廉洁单元”分类创建工程,以机关、企业、学校等社会单元为对象实施分类建设。
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铁规严纪在动态调适中持续释放“1+1>2”的治理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向“标本兼治”纵深发展。
作者:王永红,天津市委党校群团教研部副教授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