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从严监管,刘士余对哪些市场乱象下狠手?(2)

乱象二:高送转+股东减持

高送转配合减持或成2017年监管重点

2016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现象颇为频繁。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A股共有1157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在二级市场上有过减持行为,总市值共计3507.98亿元,远远超过同期IPO 1600亿元的融资额度。有上市公司甚至出现实际控制人清仓式减持,如2016年8月,掌趣科技(300315.SZ)实际控制人姚文彬辞去董事长职务,而其已在一年内通过多次减持套现逾10亿元,这是掌趣科技IPO募资净额的两倍,也接近掌趣科技近5年来净利润的总和。

其中,一些公司的大股东与董监高甚至内外勾结,为配合减持而放出利好消息,不乏利用高送转配合减持的情况。

2016年以来,计划实施减持的上市公司中,多家上市公司送股比例在“10转10”以上。以易事特(300376.SZ)为例,其2016年11月29日发布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0股的高送转预案,同时,部分股东准备大幅减持。

3月7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态:“正在研究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证监会将配合人大法工委做好证券法的修订工作。”3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配合高送转操纵股价的公司将严查严办。

严控之下,威力初现。

3月29日,元力股份(300174.SZ)公布拟10转18送2派2元,同时公布控股股东准备清仓式减持。按元力股份3月29日收盘价59.21元/股计算,如果控股股东王延安此次全部减持4466万股,可套现26.44亿元。此前,王延安已经套现6.29亿元。深交所随即连发7份问询函,直接质问元力股份拉抬股价以配合实际控制人减持情形。3月30日,王延安承诺半年内不减持。

4月8日,刘士余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严厉表态称,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大幅减持,空仓走人,有的上市公司用高送转来助长股价投机,“吃相很难看”,要“秋天算账”。

在刘士余讲话后的第一个交易日——4月10日,高送转概念股大面积跌停。凯龙股份(002783.SZ)、合力泰(002217.SZ)、合众思壮(002383.SZ)、北信源(300352.SZ)等多家公司纷纷公告缩减高送转比例,赢时胜(300377.SZ)干脆解除了高送转“搭售”的大股东和高管减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称,“高送转配合减持,这将是2017年的监管重点。”

1535332394

2017年第1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乱象三:退市难

“不死鸟”之死:从博元投资到欣泰电气,强制退市会否成为常态?

上市公司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灵魂,有上市就当有退市。然而,强制退市始终是A股难啃的硬骨头,站在退市悬崖边上的ST股往往被当做“不死鸟”,成为爆炒题材。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曾在博鳌论坛上直言,“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退市制度上做得非常差”,市场上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企业,就应该退市。

《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从证监会2014年10月颁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来,仅有3家上市公司退市,而2015年至今年3月已有超过500家公司进行了IPO。因此,*ST博元与欣泰电气2016年相继退市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4年6月17日,*ST博元被行政立案调查,后移送公安机关;2015年5月25日,*ST博元暂停上市;2016年3月21日,上交所对*ST博元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ST博元成为A股市场上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被退市的公司。

相对于*ST博元近两年的退市历程,欣泰电气被强制退市的速度明显加快。

2015年5月,辽宁证监局发现欣泰电气可能存在财务造假;11月27日,欣泰电气披露公告,承认大规模财务造假,真实业绩完全达不到上市标准;2016年7月8日,欣泰电气遭证监会强制退市。欣泰电气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也是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且退市后不能恢复上市。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对这类重大违法公司,资本市场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执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将其清除出资本市场。

2017年,谁会成为强制退市第一股?目前来看,*ST昆机(600806.SH)似乎有望“拔得头筹”。

3月20日,*ST昆机主动公告称,以往年度存货、收入及费用等事项,存在涉嫌财务违规的重大问题,可能导致公司从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出现亏损。这意味着,*ST昆机已触发强制退市条件。

3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回应*ST昆机涉嫌财务违规时态度严厉,“目前,公司已预告2016年将继续亏损,可能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如公司财务违规经查实情节严重,还可能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如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将其清除出市场。”

在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桂浩明看来,在A股市场,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本应退市,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苟延残喘,现行的退市制度对它无可奈何。桂浩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对现行的退市政策做出必要的修改,严格以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作为保持上市资格的基础性条件,限制以保壳为目的的财务手段的使用等,应该都是可以考虑的。”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